第十章 摇晃的江山(第9/10页)
听到此,皇甫嵩再也装不下去了。
只见他轻轻叹息,说道:“得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黄巾军新结易散,比起当年的秦、项两军,差得远。况且,人未忘主,天不祜逆。如果你再给我虚造一些不世之功,估计连晚上都熬不过去了。算了吧,此事到此为止吧。”
阎忠无话,独身逃亡,从此杳无音信。
这就是人臣皇甫嵩,被喻为汉朝最后的战神,却以笔直之身,为汉朝站最后一道岗。
尽管他被捧杀过,被侮辱过,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人生在世,天地可鉴,面对汉朝,庸主自惭,而他将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五 黄巾命运休止符
皇甫嵩为国立功,让刘宏的人生,顿然多了几分意思。在他看来,人生是有趣的。他有三公,张角也有三公,不过牌还是老手会打,张角那三公,终究被他给灭了。他可能以为,张角的三公灭了,天下应该平静了。
相对以前来说,天下是平静了。但是,在平静的背后,不仅有皇甫嵩的功劳,也有朱俊的一份血战。
原来是这样的,当皇甫嵩努力围攻张角的时候,黄巾军将领张曼成,以赵弘为元帅,纠结十余万人,攻陷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以此为根据地。
宛县这个地盘的重要性,我们是知道的,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高祖刘邦就是破了宛县,才高歌猛进,杀进了咸阳城;王莽末年,刘秀等造反兵起义,也是以宛县为主要跳板,跳进了长安城。
现在,黄巾军盘踞此地,难不成也要学习刘姓祖宗的打法,闯到洛阳城来改朝换代?那时皇甫嵩也在忙别的活儿,腾不出手来,刘宏只好派了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皇甫嵩曾经的搭档,朱俊。
刘宏拜朱俊为镇贼中郎将,联合荆州州长一起攻击黄巾军。朱俊出去了,一去就是两个月,从六月到八月,一直都在忙活。但是,就是不见忙出成绩,刘宏都急坏了。
刘宏急,中央各部门也急。于是有人建议,朱俊都拿不下,不如把他换下,派别人去打。这话正中刘宏下怀,他准备换人,可就在这时,有人却站出来说,陛下,这人不能随便换。
说这话的人,是司空张温。
张温,字伯慎。他做过汉朝卫尉,后来经宦官曹腾推荐,当了大司农,不久又拜他为尚书。在刘宏那里,汉朝三公除了杨赐这等牛人,其他的基本都是花钱买官,张温的司空一职,就是花了不下五百万钱才拿下的。
不是所有花钱买官的人,都是官场混混儿。眼前这个张温,尽管因为花钱买官,成为别人的话柄,但他做事很勤快,也替国家出过不少力。比如现在,他就主动站出来,替朱俊说话了。
张温告诉刘宏:名将不是一天练成的,当年秦国的白起,燕国的乐毅,都是历经多年,才练成了名将。朱俊征伐颍川黄巾军有功,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你得给他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再说了,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啊。
说得很靠谱,顶得刘宏半天说不出话。
说不出话,那是之前他就犯过傻。卢植打广宗城时,本来还好好的,就是听了小黄门左丰一话,才把董卓换上去,结果怎么样,董卓还是不行。如果不是皇甫嵩及时把张角灭了,说不定他早完了。
听了司空张温的话,刘宏决定不换人了。他就忍忍,看朱俊到底能不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果然不久,好消息传来。
朱俊对宛县发起了进攻,斩掉黄巾军主帅赵弘。刘宏一听,心里欣欣然,不由庆幸起来。然而他没高兴片刻,又有消息传来了。
这次传来的,是坏消息:宛县又被黄巾军拿回去了。
消息没错,朱俊的确又被赶出宛县了。赶他出城的人,是黄巾军将领韩忠。
此时,朱俊正站在城外,远望着宛县,就像饥饿的狼看着可口的猎物,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望了一会儿,他就知道这棋该怎么下了。接着,只见他集中兵力,主攻宛县西南城角。
韩忠见政府军来势猛烈,也于西南城角集中兵力应战。朱俊一看,心里暗暗一笑——大傻瓜,竟然真的上当了。
接着,只见朱俊亲率一支精锐,悄悄地摸到了东北城角。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攀上了城墙,从背后袭击韩忠。
朱俊这招,汉朝很多名将都玩过的,招数就叫声东击西。只不过,朱俊换了个方向,叫声西击东,一样的道理。
韩忠无奈,只好退守内城。内城很小,也挡不了多久,对方就派人传话,说不要打了,他们愿意投降。
属将们听了这话,就马上告诉朱俊,说他们都投降了,咱们就不打了吧。
朱俊却果断地说道:“不行,这战必须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