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退役抚恤(第5/11页)

[40]刘福祥:《“小委员长”陈诚》,王维礼编《蒋介石的文臣和武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第240页。

[41]汤恩伯:《部队的缺点在那里》,汤故上将恩伯逝世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编《汤恩伯先生纪念集》,第61页;陈瑞安:《抗日战争中的陈明仁将军》,第131页;孟丙南:《“西北王”胡宗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1961年6月,第120页。

[42]此外,保荐未被接受,又常被视为有失面子而恼怒。冯玉祥即曾于一首歌谣中呼吁其部属去除此一想法: 军官于保荐,有时用不了; 无论保何人,准否不计较; 如准即欢悦,不准便恼闹; 此为恶习气,必须革除掉。 参阅冯玉祥:《抗日军官须知歌》,三户图书社,1940,第27页。

[43]艾时:《干部选拔与政工》,《军事与政治》第8卷第5期,1945年8月,第18页。

[44]谭继禹:《戎马琐忆》,第124页。

[45]王耀武:《从作人到作战》,力行季刊社,1943,第140页。

[46]谭继禹:《戎马琐忆》,第122—123页。

[47]许高阳编《国防年鉴(第一次)》第2编,香港:中国史学研究会,1980,第20—21页。

[48]Hsi-sheng Ch’i, Warlord Politics in China, 1916-1928, p.89.

[49]赖慧鹏:《蒋介石与李济深明争暗斗记略》,《广东文史资料》第31辑,1981年3月,第237页。

[50]例如胡宗南1925年春天黄埔一期毕业,1927年5月升任少将副师长。参阅胡宗南上将年谱编纂委员会编《胡宗南上将年谱》,未注出版地点,1972,第15、23页。

[51]张守初:《黄埔从军记(下)》,《中外杂志》第35卷第6期,1984年6月,第122页。

[52]Report: Statement on Commissioned Personnel Strength and Classification as to Training, January 28,1936. in U.S.Military Intelligence Reports: China, 1911-1941, Reel V,p.520. 1930年6月至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毕业,一位同学在部队中循序发展,至抗战前仅升至少校参谋,但是同期另一同学赴日留学,1933年底返国后,至炮兵学校任教官,随即升营长,至抗战前夕已升至炮兵上校团长,参阅张绪滋:《战乱余生》,台北:祥云出版社,1991,第67页。

[53]万耀煌:《万耀煌将军日记》下册,台北:湖北文献社,1978,第8页。

[54]万耀煌:《万耀煌将军日记》下册,第82页。

[55]刘国铭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第112页。

[56]Michael R.Gibson, “Chiang Kai-shek’s Central Army, 1924-1938,”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85, pp.40-41.

[57]根据军政部的规定,国军平时由少尉升至少将,需有17年半的停年,而按美军的停年规定,则在20年以上。参阅庞齐:《旧中国的陆军大学》,《民国档案》1989年第1期,第127页。

[58]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军事处编《军事委员会廿九年度最高幕僚会议汇编》,编者印行,未注出版时间,第70页。

[5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德国军事顾问佛采而关于整顿中国军队致蒋介石呈文两件》,《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第39页。

[60]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军事处编《军事委员会廿九年度最高幕僚会议汇编》,第70页。

[61]蒋介石:《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二)》,《蒋总统思想言论集》卷17,第43页。

[62]表2-1所列各年数字虽然也包括海、空军,但是所占比例甚小,因此仍足以反映抗战前后演变的趋势。

[6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德国军事顾问佛采而关于整顿中国军队致蒋介石呈文两件》,《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第39页。

[64]谭继禹:《戎马琐忆》,第61页。

[65]张绪滋:《战乱余生》,第101页。

[66]徐枕:《阿毛从军记》,第139、160页。

[67]成本俊:《国防建设与军事人事》,第49—50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的升迁制度,主要也是根据年资,官兵对此抱怨颇多,参阅Samuel A.Stouffer, The American Soldier, Vol.I, Adjustment During Army Lif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9, p.273.

[68]《陆军第十四军三十四年度工作报告书》,陆军第十四司令部,1946,第295页。

[69]例如在丁治磐的部队中,凡少校以下的职位出缺,由全军所属的各单位轮流晋升或递补,中校以上的职位出缺,始由军部决定。参阅刘凤翰、张力访问,毛金陵纪录:《丁治磐先生访问纪录》,第138页。

[70]王青亭:《半生戎马记(五)》,《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1987年9月,第66页。

[71]徐枕:《阿毛从军记》,第160页。

[72]刘一平:《傅作义部队的发展及建设概况》,第119页。

[73]蒋介石:《国军如何才能完成剿匪救民的任务》,《蒋总统思想言论集》卷19,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