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议会第三章中国议会(第23/26页)
[81] 同上。
[82] 同上书,第3685页。函谓:“敬如兄熟知小琴,可详询之也。”敬如,陈季同字。
[83] 同上书,第3685—3687页。
[84] 汪诒年纂辑:《汪穰卿先生传记》卷2,年谱一,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2辑,第198—202页。
[85] 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第2267页;《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951、1956页。
[86]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356—358页。
[87] 1898年3月7日汪大燮来函,《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773页。
[88]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194—1196页。
[89]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365—1367页。
[90] 《唐才中供词》,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150页。
[91]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45页。函谓:“来函所论甚当,吾辈宗旨既专在救国,会名既已定,改为自立甚好。其票间宗旨下,原只灭洋二字者,可易以自立或救国二字;至其四字八字者,则于救国自立等字外,加用作新保种等字,均可请兄等酌定可也。”
[92]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四,第3685、3686页。
[93]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196、1372页。
[94]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33—35页。
[95] 《汪康年师友书札》四,第3685、3688页。
[96] 《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194页。
[97] 《井上雅二日记》,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65—368页。
[98]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一,第540页。
[99] 《湖北藩臬二司札》附《照抄伪札稿》,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145—147页。
[100] 参见皮明庥:《唐才常与自立军》,第53—54页。
[101] 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177—178页。
[102] 同上书,第37页。
[103] 《井上雅二日记》明治33年8月26日,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74页。
[104]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368页。
[105] 《井上雅二日记》明治33年7月31日、8月1日,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56—359页。
[106]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370—1371页。
[107] 汪诒年纂辑:《汪穰卿先生传记》卷3,年谱二录汪康年致近卫笃麿等日本人士函。函称“立会以后,来者颇多”(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2辑,第231页),应写于1899年底以后。
[108] 明治33年8月26日《井上雅二日记》提到汪康年时道:“现在他(指汪康年)是中人。他将收拾败兵,以利他日使用。听说他是哥老会中的有力者,现已去汉口。”(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74—375页)据《自立会庚子革命记》,汪有龄也赶到汉口。
[109]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四,第3688、3689页。函谓:“入山一节,顷已致函小琴,询以宜、施一带有无未开辟而无主名者,嘱其切速作覆。祁门一路不妨兼筹,何处较易即可先筹之,如力量充足时,亦不厌其多也。”“入山一节,何尝迂缓,正谓空拳赤手,无益有害,故为此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计耳。(拂尘事可为鉴,况我辈之资财万不及拂,人力亦孤穷,奈何。)设目下有可藉手,谁甘此寂寂耶?”
[110]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四,第3744—3746页。
[111] 《井上雅二日记》明治33年8月1日,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59页。
[112]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33页。
[113]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372页。
[114] 参见汤志钧:《戊戌变法史》,第179—197页。
[115] 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寒柳堂集》,第148—149页。
[116] 参见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章太炎与汪康年有亲戚关系,由汪康年派叶瀚请入《时务报》馆,后反对康有为自命教主,被康党围殴,愤而退出。
[117]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2045页。
[118]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第2600页。
[119] 同上书,第2763页。
[120] 《王照复江翊云兼谢丁文江书》,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第573页。
[121]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649页。
[122] 草胜:《改革的气运》,《大阪朝日新闻》1898年6月10日。引自藤谷浩悦:《戊戌变法与东亚会》,《史峰》第2号,1989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