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3/4页)
太原城的城区不大,取捷径由一条小巷穿插过去,再拐过两个街口,就来到了宣抚司所在的大街。这条街上这时也正冷清,而宣抚司门前却立着一队人马,其中还有若干辆马车,有人正往马车上装着箱子,宛如搬家。
张孝纯和王禀远远看到这情景,有点诧异地对视了一下。宣抚司要迁址吗?现在给童贯童大人提供的这处办公及居住场所,已经是太原城里最好的房子了,他还想搬到哪儿去?说话间已驰近宣抚司,张孝纯令马队止步,让卫兵下马候立道旁,他和王禀将马鞭递给王荀,两人便迈步向宣抚司门前走去。
童贯的随行参议宇文虚中正在指挥士兵们往马车上装载箱包,见张孝纯和王禀到来,回身迎了两步,向二人揖道:“二位大人早。”张孝纯、王禀拱手对宇文虚中还过礼,张孝纯扫视一下身边的车队,问道:“宇文大人,你们这是——”宇文虚中尴尬地刚刚支吾了一声“这个……这个……”就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是身裹裘袍的童贯在若干文武随员及侍卫亲兵的簇拥下,走出了宣抚司大门。
这童贯是个宦官,由于极善逢迎拍马,深得赵佶宠信。他曾以监军身份率师讨伐河湟吐蕃和西夏党项,亦曾亲掌帅印“征剿”过方腊,前不久还“收复”了金人暂时放弃的燕京。在他指挥的历次战役中败绩甚多,损失巨大,往往是在付出极不相称的代价后,才换取到某些空头战果。但因其善于掩饰真相虚报战功,竟被赵佶视之为杰出帅才,数度委领枢密院事。今年六月,他又被封为广阳郡王,其受宠之势不言而喻。此前朝廷与金朝在归还燕云十六州问题上发生争端,赵佶撤掉了办事不力的谭稹,特令童贯兼任两河宣抚使,前来太原与金人斡旋。然而他也没什么超人奇能,他的前任没达成的协议,他也同样没达成。非但没达成,他谈来谈去,还把对方的金戈铁马谈过来了。
张孝纯、王禀一见童贯,忙撇开宇文虚中,双双上前施礼:“下官张孝纯、王禀参见童大人。”童贯看到他两个,稍稍一愣,然后慢吞吞地哼道:“你们两个来此何事?”张孝纯再揖道:“金寇悍然犯境,军情万分吃紧,下官想请童大人——”童贯没等他们说完,便摆摆手打断:“前几日送过来的驿报我都看过,这些不必再说了。”王禀紧接着跟上一句:“那么当如何调度兵马御敌,还望童大人速为示下。”童贯顿了顿,拖着长腔道:“这个嘛,事关重大,待本官回朝奏明圣上再做定夺吧。”
“什么?”张孝纯和王禀霍地一惊,“童大人要回汴京?”
“正是。此地的局势如此严重,一举一动关乎我大宋全局,本官焉能不速速赴阙面奏?”关于这些天金军入境的情况,童贯的确是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他也看出了这一次外寇入侵的架势非同以往,掂量着如果留此指挥作战,恐是必败无疑。因为一来他情知宋军不是气焰正盛的金军的对手,二来他也明白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虽然对外他可以恬不知耻地吹嘘自己胸中自有百万兵,但在内心里,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所以他一看形势不妙,就决定赶快离开这块是非之地。这样万一将来太原失守,责任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
张孝纯一听童贯居然要在这个时候离开太原,心腾的一下急了。什么赴阙面奏,分明是以此为借口临阵逃脱。你一拍屁股跑了,我们怎么办?太原怎么办?两河的百姓怎么办?他不由得提高声音道:“童大人,下官以为童大人此时不宜离开太原。目下金寇迫近,大战在即,正需童大人坐镇调度,统驭各路兵马协力抗敌。”
童贯对自己匆忙逃离太原的举动原本就心虚,听张孝纯这么一说,恰似变戏法地被人当场觑出破绽,心中一阵着恼,面色就沉下来:“本官怎么就不宜离开太原?边关事变甚剧,本官赴阙面奏其详,此乃头等大事。”
“童大人,末将以为,大家同心协力守住太原,才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这是王禀那浑厚的声音。
“放肆!”童贯被王禀堵得气噎丹田,忍不住勃然作色,“本官行止自有方寸,难道还需要你来训导吗?守卫太原是你等的职责,你等自去把守便是,到本官这里来聒噪什么?”若在平时,对于胆敢如此顶撞他的武夫,童贯至少要扯着嗓子来一番痛骂。但是现在他不想多啰唆,他知道与张孝纯、王禀越纠缠于己越不利,于是傲然地将手一挥,“本官事急,无暇多言。你等不是要本官下令嘛,本官现在就下令,命你等速速调兵布防,通力坚守太原。如若太原有失,唯你二人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