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刘玉峰和他的《山村复仇记[13]》(第2/2页)

《山村复仇记》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1966年自治区文化部门曾对此书的发行和读者反映作过调查,其中有个很典型的事例:灵川县一个村庄文化室购得这套书(上、下册),全村具有初小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争着传阅。直至书的封面和封底磨掉了,书页弄得脏黑并揉得卷皱不堪,人们还抢着看。

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呕心沥血12年的作者极大慰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刘玉峰却因此遭了难。那时,中央批“刘、邓、陶”,临桂也依葫芦画瓢,凑合了一个小“刘、邓、陶”(刘玉峰、邓燕林、陶气霖)。《山村复仇记》被分析出成串成堆的政治问题,连续批斗了两个月,写了无数张检查,被定性为:“书是毒草,人是反革命。”然后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刘玉峰获得平反昭雪,他的《山村复仇记》也重见天日。198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修改合订本18万册,1985年再版合订本5千册,投向书市后均很快销售一空。

多年来,刘玉峰还创作了一批短篇作品散见于自治区各报刊,主要有短篇小说《活捉蒋老九》《黄坚之死》《候选人的往事》《枪口为何对准他》,创作谈《创作的源泉——生活》和杂文《从6分到38分》等。他离休后宝刀未老,仍坚持笔耕,1988年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少年复仇记》,1990年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苦儿苦读记》。如今刘玉峰年已六旬有六,体力与脑力均健,我们祝愿老作家延年益寿,多出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