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欧洲的冲突(第8/9页)

虽然基尔运河的防御意义重大,但这种安全远远不能满足德国的荣誉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就像古巴对美国具有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一样,大不列颠群岛对德国的意义也极其深远。包括密西西比河流域贸易在内的墨西哥湾海岸贸易将古巴的100英里的海岸包含在里面,这种情况使得美国不能容忍其他国家占有古巴岛。不过随着古巴归属问题的变化和美国力量的壮大,这种担心已经变成了历史,古巴战略重要性依然存在,但至少不会再被某个国家作为海军的战略基地。显然,大不列颠群岛对德国的重要性是持续的。直至今天,英国的海上力量依旧独领风骚,而英国两大政党的长期目标就是保持住这种局面。

这个目标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英国和德国都是商业的国家,但英国比德国更加依赖国外的原料、物资和商品市场。英国的人口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二,所以英国的军事力量的人员处于下风。英国的人口比例是每平方英里400多人,德国是300人,所以英国仅依靠自己的土地根本没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而英国对海洋的依赖性是绝对的,因为它没有德国那样的大陆边界。德国境内还有莱茵河,从德国的盟友荷兰入海,是德国内陆最重要的一条运输水路,英国人想要截断它是不可能的。在领土的另一边,德国和俄国接壤,而俄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基地。1909年,俄国的小麦产量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高,是2.13亿多英担③,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小麦产量为1.93亿多英担。

所以就其需要性而言,英国比德国更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如果放弃了海上的霸权地位,英国将会变得体无完肤,还有,英国还必须保卫自己的殖民地。不过英国没必要在每个殖民地海域内都保持着优势的海军力量,这种力量仅仅集中在欧洲就可以了。因为就全世界而言,欧洲依然是战争的策源地。而且,由于大不列颠群岛的地理位置,英国只要在欧洲保持优势的海上力量就能够牢牢地钳制住德国。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的海军力量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比以前得到了加强集中。过去英国把很大一部分海军力量布置在地中海,而现在英国已经撤回了一些海军,这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英国海军的集结一方面是为了抑制德国海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海上霸权。拿破仑曾经就梦想着把英国的舰队诱离港口,然后乘机入侵英国,这也是英国人最怕的情况。不过最后拿破仑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有点凄惨。要是放在蒸汽时代没有来临之前,占领英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拿破仑之前路易十五时代的舒瓦瑟尔就做出过这样的举动。在现代,蒸汽轮船可以轻易地跨越英吉利海峡迅速地向英国输送军队,不受风向和天气的影响。当然,集结舰船和运送部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英国登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详细的预算和适时的考虑,否则就不会成功。至今英国人还记得当年为了防止法国或奥地利的入侵而做的种种细致的动员和措施。不过一些人还是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支无比强大的海军突然出现在英国海岸,英国只能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仓皇迎敌。

所以英国才要将其海军分布在领土周围,但这却促使德国大力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如增加军舰的数量、修建各种造船厂等,使之具备制造和维修军舰的能力。这些计划都体现了德国人高度的保密能力。德国人虽然没有在正式场合表达过它想要发展海军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句话猜测到它的意图:“壮大德国的海上力量,让世界上最强的海上国家不敢轻视德国。”德尔布吕克也写到:“德国永远不会把征服英国当成一种政策,但它必须通过适度的行动来限制英国。”这就说明,德国不会任由英国凭借地理上的优势对它的商品贸易进行控制。而德国人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比英国更加强大的海军,所以英国不得不和德国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来维护自己在海上的霸主地位。

显然,英国海军的强大将德国在陆上的优势有所抵消。一旦英国失去了对海洋的绝对控制,它是不可能建立一支能够跟德国陆军相媲美的陆军的。相反,德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无比的陆军,它还幻想着建立一支所向无敌的海军。虽然英国的财富比德国要多得多,但英国政府没有能力像德国那样从人民那里索取太多的东西。个人自由是英国人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英国没有办法按照德国人的治理方式来管理国家;这种特征根深蒂固,一代人的时间根本没办法改变它。英国能够在海上和殖民地取得成功和这种自由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这种局面持续到了现在,自由和公平竞争依然是英国发展的主题。在英国,是个人推动了国家的进步;而在德国,集体行动诠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