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13/18页)
如果说,上述情况无法避免,那么我军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来应对:将侧翼收拢并蜷圆,以便部队能够反转过来掩护同伴的后方。同时,要将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边缘角上,因为这里往往是敌军重点攻击的地方。
对付敌人的楔子,我军还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楔子,是指与兵阵相衔接的步兵队伍,它的头几排较窄,随后几排则愈来愈宽。楔形攻势会让部队中的大多数人的矛集中投射到某个地方,这样有助于部队突破敌军的兵阵。军士称这种列阵为“猪嘴巴”。
要应对这种楔形攻势,可以采用一种叫做“剪子”阵的阵法,即从部队中挑选精干的将士,排列成V字形兵阵,它会在自己的中心部分吸纳这个楔子,然后从两侧出击,拖住敌军,这个时候,敌军的楔子便无法突破我军的作战线了。
“锯子攻势”也是如此,“锯子”阵是由勇敢的军人组成,呈一直线布列于敌人正对面,目的是让陷于混乱的列阵能够重新恢复。
“球形”阵是指队伍与自己人被分割开来后通过突然袭击忽东忽西地意图突入对方中心部位。要破解这种兵阵,一定要组成一个人数更多、实力更为强大的“球”。
不过,统帅务必要注意,不要在会战开始后才变换队形或者将部队抽调出来,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如果统帅出现了这样的举动,一定会造成己方部队混乱和慌张,而敌人也一定会抓住机会发动猛烈的攻击。
二十、在战场上,如果双方实力相当,那么可以布出如下7种决战的阵法。
1.将军队布成大正面的正方形。这种阵法是古今交战双方最为常见的阵法。但是,军事专家对这种阵法并不看好,因为大正面延展开去的长长的空间会对己方产生不利,它的地表不可能处处平坦,一旦在中央地段出现某种间隙,或者弯道,或者凹地,那么敌人便会抓住机会,发动攻击,突破防线。此外,如果敌人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它便可以调动部队从两侧迂回我军的右翼或左翼,而如果我军这个时候没有足够的预备队,那么我军将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通常情况下,使用这种阵法的往往是手握重兵且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这样一来,它才有可能对敌人实施迂回包抄战术,犹如一把钳子将敌人钳住,就像张开双臂将敌人紧抱在己方的胸前。
这个阵法也只能是在平原地区使用,否则部队将会因为弯道或凹地的影响而遭到攻击。预备队一定要强大有力,能够支援任何一翼,能够扛得住敌人的包抄战术。预备队一定要有极强的战斗力,随时出击,保护被敌人攻击的两翼。
千万记住,这一阵法不适用于在兵力不足以去攻击敌人一翼或两翼的情况。
2.斜形阵法优点颇多。采用这种阵法,就算我军在有利地形上的精兵不多,就算敌人人多势众,咄咄逼人,让我军难以应对,但是我军也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在正面,左翼要靠后部署,置其于敌右翼投射兵器的射程之外。如果我军对敌人左翼发动的包抄行动顺利的话,那么敌人左翼和中央部队将蜷圆。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一定不要轻易动用左翼的兵力。预备队则要在紧急时刻或当敌人在我方行动之前抢先行动时支援左翼。
这种阵法的部署是:在列阵的队伍即将与敌人发生冲突时,我军要将左翼调离敌人的右翼,让敌人投射的矛、箭无法给我军造成伤亡。这个时候,要命令右翼部队与敌人的左翼作战,并且开始大规模的会战。在我军右翼和敌人左翼交战时,一定要派出能征善战的步兵和骑兵攻击敌人的左翼,在与敌军接触后要包抄敌人,在迫使敌人后退的同时,绕到它的后方去。等到我军击败敌军,而辅助部队又向前靠近过来,那么我军便稳操胜券,而那支远离敌人的部队将继续原地待命。
这种阵法呈类似于字母A的形状或类似于铅锤线的形状。倘若敌人察觉我军的作战意图,那么我方的统帅应该将这些部队,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一律配置在列阵后面的预备队里。对于这点,我在上文已经提过了。一定要让他们整装待命,随时支援左翼。
如此一来,我军便拥有足够多的兵力,能够轻易击退敌人,而不会因为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向后撤退。
3.第三种阵法同第二种阵法差不多,它的缺陷在于:在交战中,我军统帅要用左翼和敌人的右翼较量。可是,我们知道,左翼的攻击力度是有限的,在左翼作战的队伍要对敌人发动攻击非常困难。我准备好好谈谈这个问题。就算我军的左翼非常强大,但还是要依靠最精锐的骑兵和步兵来加强,在作战时,我军才能够让左翼先向敌军右翼发动进攻,而且要尽其所能逼迫敌人撤退并包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