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罗斯福法官同意了”(第7/16页)
赫洛克斯的首要任务是,在无人察觉的前提下,将二十万士兵、坦克、大炮和车辆带到内伊梅根后面的林区。过去的三周以来,尽管突然的解冻和大雨冲垮了许多条道路,但光是在入夜以后,三万五千辆军车便已经将战士和物资运输到位。
当赫洛克斯仔细观察自己的视野范围时,并没发现敌人有什么异常举动。不过,这没有减少他的担忧。森林里和内伊梅根的郊区都塞满了军队,如果德国兵扔一颗豌豆,都肯定会打到人。如果遇上大规模的空袭,或是又开始下雨,那该怎么办?
克里勒没有告诉记者,一旦德国为了阻止“真实”行动而匆忙从南部调来预备队,蒙哥马利的右翼便将进军刚刚腾空军队的这一地区。这就是“手榴弹”行动,目的在于迫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将预备队调回南方。在随之而来的混乱形势下,赫洛克斯将迅速出击,前往莱茵河。
蒙哥马利选择了美国第九集团军司令威廉·辛普森来指挥“手榴弹”行动。为了与同名的另一位美国军官区别,人们叫他“大辛普森”,而叫另一个“小辛普森”。此人身材高大,四肢修长,秃头,轮廓鲜明。尽管看上去很像个残忍的印第安酋长,但事实上,可能再没有任何军队司令官比他更受属下亲近与敬仰。他语气温和,很少发脾气,通常只要简单地责备一句就能见效。
在内伊梅根以南六十英里处,辛普森正在告诫他的指挥官们,不要把队伍混在一起。他说:“要让你们的战场有条不紊。保持队伍的原样。”然后,他告诉他们,三天后,也就是2月10日,行动便将开始。然而,无论辛普森计划得如何仔细,他的最终胜利将取决于另外一支集团军的一位将军和一条河。河是鲁尔河,它从阿登山脉流向北方,是辛普森要继续向莱茵河前进所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障碍。将军是考特尼·霍奇斯,他的部队此刻正在试图完整无缺地夺取鲁尔河上的水坝。如果德国人毁掉这些巨大的水坝,数百万吨的水将会淹没鲁尔河两岸,至少在两周内阻止辛普森渡河——或者更糟糕的是,令已经渡过鲁尔河的部队孤立无援。
因此,在北部,“真实”行动的结果取决于水:九十英里以南的大坝,以及雨。黄昏时分,天空依然晴朗,寂静降临了内伊梅根地区。九点钟,赫洛克斯听见了飞机沉闷的低吼声——七百六十九架英国重型轰炸机正向帝国森林两侧的克莱韦和戈赫飞去。
2月8日的黎明之前,他爬上架在树腰上的一个小平台——他的指挥所,看到一千多门重炮发射出一层地毯似的炮弹,在前线爆炸了。这是一个昏暗阴冷的黎明,让赫洛克斯讨厌的是,开始下雨了。不过,他仍然可以看见大部分战场。即使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人来说,战场上的情景仍非常可怕。然后,炮击突然停止了,坦克和“袋鼠”——顶部敞开以装载步兵的坦克——在泥泞中隆隆向前驶去。
九点二十分,一阵掩护炮火开始落在德国前线上。火力不断加强,在四十分钟后达到了最大强度。攻击开始之后,掩护炮火每四分钟前进一百码,在一道白色保护烟幕的遮掩下,攻击营分成四路向山谷前进。敌人可能看不见他们,但赫洛克斯能看见。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分散的一队队士兵和坦克向森林接近,只遇到了微弱的抵抗。但是,一小时之后,坦克慢了下来,然后似乎静止不动了。他们陷进了泥沼里。
泥沼绝不是“真实”行动的最大麻烦。在南部,霍奇斯的第七十八步兵师对鲁尔河水坝的进攻也放慢了速度。霍奇斯给第五军司令克拉伦斯·许布纳少将打电话,表示自己对第七十八师的进度很不满意。进攻有七百八十门重炮支持,霍奇斯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大炮却炸不开直通大坝的一条路。“明天必须把它们拿下。”他说。
许布纳知道,第七十八师已然精疲力竭,需要补充新鲜的力量。“我需要使用第九师。”他告诉霍奇斯。
“明早必须拿下大坝,”霍奇斯重复道,“至于怎么拿下,那是你自己的事。”
许布纳转向刚刚进来的第九师指挥官路易斯·克雷格少将,问他多久可以行动。
“马上。”他回答道。
4
美国参谋长们更为关注的,则是太平洋的战事。他们与苏联的参谋长们面对面地坐在斯大林的总部——尤苏波夫宫的一张桌子两侧,试图解决远东的军事问题,尤其是一旦对日本宣战,俄国人将采取什么措施这个问题。
在会议进行的同时,罗斯福和斯大林也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研究着同一个问题。在场的还有莫洛托夫、哈里曼,以及两名翻译——巴甫洛夫和波伦。罗斯福支持集中轰炸,这既可以迫使日本投降,又避免了真正进攻日本列岛。对此,斯大林回答道:“我希望讨论一下苏联参与对日战争的政治条件。”他解释说,在与哈里曼的一次对话中,他已经列举过了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