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霹雳”行动(第7/10页)
第二波——五百二十九架“兰开斯特”,是第一波规模的两倍多——已经上路了。机组成员刚一得知自己的目的地时,都有些心神不安。这是一次长途飞行,是“兰开斯特”轰炸机飞行的极限。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它对俄国人的前进如此重要,为什么他们不亲自出击呢?情报人员对不同的人群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他们将去攻击德军司令部;摧毁德国军需品供应站;打击重要工业区;消灭毒气制造厂。
在飞往目标的途中,气温陡然下降。很多飞机的机身开始结冰,还有一些不得不人工操控,因为自动驾驶仪失控了。厚厚的云层保护着袭击者们来到克姆尼茨附近,这时,天空突然放晴了。高射炮接连击落了三架“兰开斯特”。此时,第二波的先遣测位机已经可以看到熊熊燃烧的德累斯顿。城市被火光照得通明,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他们毫无障碍地向目标扔下了照明弹。不过,当他们的主投弹手在五分钟后到达时,浓烟已经遮盖了整个德累斯顿东部,老城区已变成了一团腾空而起的大火。
像在汉堡一样,一场火焰的风暴开始了。几处大火突然连成了一片,空气的温度高达六百摄氏度,这时,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发生了。惊人的高温造成一股强劲的冲天气流,将新鲜空气吸入火团中心。随之,这种吸力又造成一股高速的飓风。最终的结果是一座咆哮的地狱。
主投弹手意识到,不可能准确地进行轰炸了。于是,他决定将火力集中于“餐具架”没有覆盖的区域。他通过无线电对主力部队说,“加紧”轰炸左边,然后是右边,最后直接轰炸已经着火的地方。几分钟后,炸弹开始落下。和第一波进攻不同,这次使用了烈性炸弹,火势开始蔓延,救火人员不得不隐藏起来。接着,六十五万枚燃烧弹,包括四磅铝热剂散落在了城市各处。火焰的风暴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投弹手们恐惧地看着;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细节。那景象奇异而神秘;所有的街道都被大火所蚀刻,实在令人非常震惊。
从克洛切起飞的十八架德国夜间歼击机出发得太晚了,没能阻止第一波袭击。此刻,他们坐在驾驶舱里,焦急地等待着追逐下一波攻击者的命令。他们听到了正在逼近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的轰鸣声,但是命令仍旧没有传来。反而,通往机场跑道的路上,灯光开始闪烁。歼击机手们惊恐不已,立即呼叫控制塔,让其在敌机发现他们并且炸毁整个机场之前把灯关掉。然而,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架从被困的布雷斯劳飞来的运输机按计划随时都可能降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炸弹如雨点般落向德累斯顿,歼击机手们的不安变成了泄气与愤怒。这是蓄意破坏吗,还是失败主义?为什么不允许他们起飞?至少要试着保卫一下德累斯顿!基地司令同样灰心丧气。所有的无线电和电话通信设备都被破坏了。他到现在都没能联系上柏林的中央当局,取得派出歼击机的许可。
第二波袭击开始时,年轻的博多·鲍曼和军校的另外两百名同学乘着救护车刚好进入德累斯顿。卡车停下了,男孩们纷纷跑向可以藏身之处。博多跳到一堵石墙的后面。在爆炸的间隙,他可以听到燃烧着的城市那可怕的咆哮声。大地像地震时一样颤动着。
轰炸停止之后,男孩们继续步行向城中心走去,一直走到了着火的建筑物和倒塌的废墟前。他们抵达了易北河上的一座大桥,对岸便是老城区——此刻已成了一座十一平方英里的火炉。即使在河的这一侧,仍能感觉到灼人的热气。男孩们得到命令,在人们窒息之前,把他们从地下室拖出来。于是,他们拉起手,排成一列走到桥中间,然后沿着桥边小心地缓缓向前移动。突然,领头的人尖叫起来——随后便被狼吞虎咽的火焰吸了进去。他身后的男孩抓住了什么东西,所以没被拽过去。大火像大炮一样轰鸣,狂风呼啸,灰尘和烟雾在他们周围疯狂地旋转。
男孩们磕磕绊绊地从桥上退了回来。他们找到根绳子当救生索,再次试图过桥。然而热度实在太强,他们又一次后退了。博多看见消防队员们的尸体倒在街上,衣服还在冒着烟。一团团的黑色烟雾把男孩们逼进了河里。他们用河水浸湿手帕,蒙在了脸上。
在燃烧着的城市的另一端,当第二次空袭警报响起时,汉斯·科勒正向停放消防车的山冈赶回去。他发现了一辆自行车,于是开始奋力地朝目的地蹬了起来。半路上,他看见曳光弹正在下落,于是便停下来,开始用一部箱式照相机拍照。他听见炸弹发出死亡幽灵的哀号,于是连忙跳进一条壕沟。一百码开外,地面被炸开了花。他向上看去,只见路两侧的苹果树神奇地没了影踪。他穿过马路,跑向一座公寓房。正当他往地下室奔去时,另一枚炸弹爆炸了。他感觉自己被抛了起来,又摔在地上。尘埃和烟雾让人们透不过气,妇女们在呻吟。有人点亮了一支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