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铁幕即将落下”(第3/6页)
战士们认出了坐在吉普车前座上的艾森豪威尔,狂喊道:“那是艾克!”两位将军踏着泥泞登上了山坡。大约三千六百名步兵聚集在那里。辛普森介绍了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感人地向大家讲了五分钟的话。但是,当他转身离去时,他的脚滑了一下,重重地坐在了泥水中。战士们一阵哄笑。艾森豪威尔费力地站了起来,微微一笑,像拳击手那样敬了个礼。战士们又是一阵轰响——不过这一次是欢呼。
当天,艾森豪威尔还拜会了蒙哥马利。他暗示说,他对布鲁克施计使亚历山大成为其指挥地面军事行动的副手一事完全清楚。另外,蒙蒂对此主意有何看法呢?蒙哥马利回答,战争的结束已然在望,而亚历山大的任命只会激起某些美国人的不满:“看在上帝的分上,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要再有进一步的摩擦了。我们马上就要赢得对德战争的胜利。让亚历山大留在意大利。让特德(3)作为盟军副总司令支撑到最后吧。”
蒙哥马利还有另外一位重要的来访者。首相为了亲自分享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伟大胜利,动身来到了欧洲大陆。3月3日上午,丘吉尔、布鲁克和蒙哥马利分乘两辆劳斯莱斯前往马斯特里赫特探望辛普森。几人在数名记者的陪同下上了车,起程前往战区。辛普森想知道,丘吉尔是否想先去看看战士们的住处。
“齐格菲防线有多远?”首相问。当他得知防线距此只有半小时的路程时,便说等等再去看望战士们。
按照蒙哥马利的建议,辛普森坐在了丘吉尔旁边。不久,一辆吉普车追了上来,一名通信兵递给首相一个小盒子。丘吉尔打开盒子,取出一副假牙,十分自然地塞进了嘴里,然后开始向辛普森讲起战争初期的一些故事。这让辛普森深感荣幸。首相说,1940年德国入侵时,他曾飞到巴黎,建议法国人与英国结成永久性的联盟,但法国领导人拒绝了这一建议。提起敦刻尔克,他说:“我认为,能撤回五万名士兵已经很幸运了。”
当他们接近一座横跨在小溪上的桥梁时,辛普森说:“丘吉尔先生,我们前面那座桥底下就是荷兰和德国之间的国境线。”
“停车,”丘吉尔说,“我们下车。”他穿过桥梁,爬下河岸,向一排“龙牙”走去。那是德国的坦克防卫工事。他等在那里,直到蒙哥马利、布鲁克、辛普森和其他几名将军来到他身边。桥上,一群通讯记者和摄影记者正期待地看着他们。
“先生们,”丘吉尔响亮地说道,“我想请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我们一起向德国的齐格菲防线撒尿。”他向正将镜头对准他们的摄影记者晃着一根手指,大声喊道:“这是与这场伟大战争相互联系的行动之一,但是,不准拍照。”
布鲁克站在首相身边,“当丘吉尔在关键时刻向下看去时,脸上洋溢起孩子般惬意的笑容”,这让他印象尤其深刻。
4
在飞往西线之前,面对激烈的争议,丘吉尔曾要求下议院通过克里米亚会议上关于波兰问题的决议。“显而易见,这些问题关系到世界的整个未来。”他说。如果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发生某些可怕的分裂,那么,人类的命运将会真的黯淡无光。
“联结三大国的纽带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已经得到加强。美国已经深入地、建设性地卷入了欧洲的生活以及对其的拯救。我们三国已既实际又庄重地同时签署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保证。”
下议院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雅尔塔会议上的决议,只有二十五票反对。
次日,即3月1日,罗斯福和他的夫人、女儿安娜以及女婿离开白宫,前往国会大厦。他企图效仿丘吉尔,赢得两院对雅尔塔决议的赞同。
罗斯福夫人注意到,丈夫从雅尔塔回来后有了显著的变化。她发现他中午开始需要休息;越来越不愿意见人。只有向她谈起雅尔塔时,旧日的热情才重新回到罗斯福的身上。“看看克里米亚会议的公报吧,”他说,“它指明了道路!从雅尔塔到莫斯科,到旧金山和墨西哥城,到伦敦、华盛顿和巴黎。别忘了它还提到柏林!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而我们已经开始建立全球性的和平!”
曾和总统一起准备雅尔塔会议上的讲稿的萨姆·罗森曼觉得,总统已经倦怠了。“一切都已消耗殆尽。”他做了十二年总统,如今,越来越能看出其被这一工作给压垮了。但是,当劳工部长弗朗西丝·珀金斯看到总统走进演讲厅时,她简直喜出望外。他神情愉悦,目光炯炯,肤色又变得很好。她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罗斯福简直是个奇迹。他累了,然而只要让他稍作休息,到海边度个假,就能恢复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