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意大利解决办法”(第3/7页)
这是要挟,他们三人都清楚。但是卡尔滕布鲁纳没有被吓住。他说他会去地下掩体,而这听起来就像是在恐吓。4月18日凌晨一点,两个死对头出发了。整整两个小时,他们肩并着肩,一言不发,车厢里一片难堪的寂静。但是,就在他们走进地下掩体之前,沃尔夫说了几句话,把卡尔滕布鲁纳气得脸都白了:“如果你向元首复述你的特工发来的消息,那么,我不会孤身一人上绞架。你和党卫军全国领袖会在我身边一起被绞死!”
他们在走廊里遇到了希特勒。“啊!你来了,沃尔夫,”希特勒惊讶地说,“太好了!请等一下,等情况报告会开完。”
凌晨四点,会议室的门开了,菲格莱因招手示意沃尔夫进去。希特勒十分冷淡,开口便直奔主题。“卡尔滕布鲁纳和希姆莱已经告诉我了,你在瑞士与杜勒斯进行了谈判。”他迈步走近沃尔夫,两眼盯着他,“是什么让你公然无视我的权威?作为驻意大利的党卫军指挥官,你只熟悉政治和军事总形势的一小部分。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向每一位指挥官介绍其他战场的战况,或者政治形势。你要承担多么重大的责任,你明白吗?”
“明白,元首。”
“是什么让你这样做的?”
沃尔夫提醒希特勒,他们在2月6日与里宾特洛甫举行过一次会议:“您在会上听到了我提出的建议,如果不能确定那些秘密的特殊武器可以及时制造出来,那么,我们就应该开始同盟国谈判。”
他飞快地说着,谁都没有打断他。他始终直视着元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移开——他觉得,如果他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把命丢掉。沃尔夫说,他把元首在那次会议上明显的赞成态度解释成了“祝福”,因此,他便相应地采取了行动。他解释道,由于没时间请示柏林,3月8口,他自作主张地会见了杜勒斯,随后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现在,我欣喜地向您报告,元首。通过杜勒斯,我已成功地与总统、丘吉尔首相和亚历山大元帅取得了联系。我请求您给我进一步的指示。”
他说完之后,希特勒又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好,”他终于说道,“我接受你的建议。你太幸运了。如果你没能跟他们取得联系,我就会像抛弃赫斯那样抛弃你。”(2)
沃尔夫如释重负,向希特勒介绍了粉饰一番之后的瑞士谈判的情况。他强调指出,鉴于当前的军事形势与俄国的态度,无条件投降不可避免。
“好吧,我会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希特勒说,“但是我得先睡一会儿。”
傍晚,他们在空袭的间隙又会了一次面。希特勒决定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叫人拿来了大衣。他与沃尔夫、卡尔滕布鲁纳和菲格莱因一边在总理府花园的废墟中间漫步,一边继续讨论。
“我考虑了今天上午你提出的问题。”希特勒开口说道,但他很快又改变了话题。他首先描述了他为保卫柏林而建立的纵深配备的反坦克系统。每天都有两百五十辆俄国坦克被击毁,他说。即使是红军,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他们的进攻很快便会停止,但他承认,俄国部队和英美部队最终会在柏林以南的某地会师。他声称,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同意让俄国人进入欧洲,但是,他确信俄国人不会止步于预定的位置。
“然而,美国人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因此,他们不得不用武力击退俄国人。到那时,”希特勒忽然停了下来,用锐利而得意的目光盯着沃尔夫,“到那时,人们会花大价钱来请我参加决战——帮助这一方或那一方!”他说,他可以在柏林坚守至少六周,甚至八周,顶住东方和西方的攻势,“在这段时间里,这一冲突定会爆发,然后我便可以做出决定。”
沃尔夫张口结舌:“元首,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您应该站在哪一边还不清楚吗?”
希特勒再次转向沃尔夫。稍加思索之后,他说:“谁给我好处最多,我就站在谁那边。”他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抬头望向天空,“或者帮助首先同我建立联系的一方。”
沃尔夫心目中的所有英雄都一个一个地倒下了。“这场西欧诸国讨伐本世纪的新成吉思汗的战斗”怎么了?他想,昔日的理想主义哪里去了?
希特勒继续说道,由于罗斯福总统去世,盟国的队伍很可能分裂。
“没错,元首,”沃尔夫说,“但是,难道没有人向你报告,我们头顶上每天都盘旋着一万五千架次到两万架次的飞机吗?每一天,每一个小时,”他几乎是在“不可宽恕”地说着,“都有生命和财产损失。难道我们不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吗?”
“我不能允许自己因为这些报告而软下心肠。”希特勒草率地答道,必须做出最终决定的人不能让自己被战争的恐怖吓倒,“因此,按我说的做:乘飞机回去,代我向冯·菲廷霍夫将军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