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两支“小乐队”(第5/10页)

在卡纳里斯掌管下,德国军事情报局成为反抗集团一个重要据点,核心人物是卡纳里斯的副手汉斯,奥斯特少将(Hans Oster,1887—1945),许多行动都是由他策划的,推翻希特勒政权以后,计划由他担任新政府最高军事法院院长。

希姆莱很早就对卡纳里斯有怀疑,1944年2月他被解除职务,接着被软禁在家,这样他便没有参与7月20行动的谋划。但7月20事件后他仍然被捕,1945年4月8日和奧斯特以及记者卡尔·萨克(Karl Sack,1896—1945)等另外三人被纳粹党卫队临时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第二天凌晨在弗洛森堡集中营被绞死。

“7·20事件”牵涉到的中将有4名,除上面提到的弗里茨·梯勒外,还有保罗·冯·哈塞(Paul von Hase,1885—1944)、卡尔·冯·图根(Karl Freiherr von Thüngen,1893—1944)和古斯塔夫·冯·齐尔别格(Gustav Heisterman von Ziehlberg,1898—1945),这几个人除哈塞外后来都被枪决。哈塞时任柏林城防部队司令,负责实施逮捕柏林首要纳粹分子的行动。但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任务交给大德意志步兵团的奧托-恩斯特·雷默尔少校(Otto-Ernst Remer,1912—1997),认为雷默尔是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普鲁士军人。雷默尔起初确实按命令做了,但当逮捕戈培尔时后者告诉他元首并没有死,还让他亲自和希特勒通了电话。听到希特勒的声音并且在电话中被元首提升为上校,雷默尔立即180度大转弯,转而去逮捕那些“反叛分子”,包括哈塞将军。8月8日按照希特勒的特别命令,哈塞被绞死在鳊鱼湖监狱。

有大功的雷默尔随即被任命为元首护卫旅(Führerbegleit brigade,后来升级为师)旅长,1945年1月晋升少将,年仅32岁,是德军最年轻的少将。战后他和一些人创建了极右翼的“帝国党”(Sozialistische Reichspartei Deutschlands,社会主义帝国党,简称SRD),1951年5月在下萨克森州议会获得16个席位,10月又在不莱梅市议会获得8个席位。1952年10月联邦德国宪法法院判决该党违宪,但在那之前(9月12日)他们已经自行宣布解散。此外,雷默尔还以否认“大屠杀”闻名。

在这些将军中,还有两名党卫队高级官员也很值得注意。一个是德国刑事警察局局长阿瑟·内贝(Arthur Nebe,1894—1945),另一个是波茨坦和柏林警察局局长、1933年起就是纳粹党国会议员的沃尔夫-海因里希·冯·赫尔多夫(Helldorf,Wolf-Heinrich Graf von,1896—194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内贝是一名志愿兵,两次因敌方施放毒气受伤。1920年进入柏林刑事警察局做刑事侦查工作,1931年加入纳粹党,成为纳粹在警察系统中的重要人物,任“党卫队师指挥官”,军衔警察中将。1933年认识反抗组织重要人物汉斯·奥斯特,1938年苏台德危机军官们计划逮捕希特勒和纳粹其他首要分子,他曾提供有关情报。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他被希姆莱挑选担任特勤B队指挥官。内贝曾经请求转到国际刑警组织工作以逃避这项杀人任务,但被贝克、奥斯特等人劝阻,认为他留在盖世太保更能发挥作用。他确实为反抗组织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例如1942年簸箕湖会议后他就向反抗组织提供了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信息。然而,留在盖世太保里,也就身不由己地犯下大量杀害犹太人的罪行。7月20日内贝的任务是逮捕并处决希姆莱,事发后他曾躲藏起来,但还是没能逃脱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的命运,1945年3月21日在鳊鱼湖监狱被绞死。

赫尔多夫1926年就加入纳粹党,1931年成为“冲锋队”成员并且是“冲锋队”柏林地区的头目。1933年成为柏林-勃兰登堡地区党卫队领导人,同时被选为国会议员,和戈培尔颇有交情。后来知道,从1938年起他就和反抗分子有来往,1944年7月20日他的任务是指挥所属柏林警察,先是不干预反抗组织的行动,然后帮助新政府维持秩序。行动失败后他即被捕,8月15日和另外三人一起在鳊鱼湖监狱被处死。希特勒得知赫尔多夫参与反抗活动后极为恼怒,命令在执行绞刑时把他放在最后一个,让他先看同伙们怎样一个个痛苦地死去。

“7·20事件”还牵涉到多名少将,失败后许多人也被逮捕并被处死,但也有几个人幸运逃脱,其中值得一说的是情报军官鲁道夫·格斯多夫(Rudolf Christoph Freiherr von Gersdorff,1905—1980),他在表弟、反抗组织重要人物赫尔曼·冯·特列斯科的副官法比安·冯·施拉勃伦多夫(Fabian von Schlabrendorff,1907-1980)影响下很早就参与反抗活动,一次刺杀行动便计划由他实施。原来,1943年3月21日希特勒要在柏林参观缴获的苏军武器,戈林、希姆莱、凯特尔、海军元帅卡尔·邓尼兹(Karl Dönitz,1891—1980)等首要人物都将到场,格斯多夫被安排引导他们参观并为他们讲解。他在大衣口袋里藏了两枚定时爆炸装置,计划届时与希特勒同归于尽。然而希特勒只匆匆走过展区没怎么看就离开了,他只好进洗手间在最后一秒钟停止引爆,幸运地未被发现。1943年4月,作为德军中央集群情报军官他偶然发现了“卡廷事件”群葬坑,这使他顿时成为知名人物,也就没有人想到他会与反抗集团有关。1944年7月20日他参与了爆炸器材的准备,但由于知情者没有人供出他来,使他成为少数逃过此劫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