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双蛇行动(第7/10页)

正如那则流言中所说,织田敏宪的大炸弹的当量确实不足以把火卫一炸成不可修复的碎片。然而,他引爆的,并非一般的氢弹,而是改进后的氢弹,叫作强冲击波弹。铁族的情报出了错,主要原因是之前织田敏宪主动公布了氢弹的型号及当量,铁族信以为真,没有想到织田敏宪居然会在这件事情上撒谎。

资料显示,氢弹依靠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放射性污染以及电磁脉冲五种效应有效杀伤敌方力量。早期氢弹就像一个只会蛮干的大力士,一旦爆炸,就把自己所有的招数一股脑儿地全部施展出来,结果导致爆炸威力过大,受害面积过广,污染时间过长,而在使用上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后来根据所攻击的目标性质和作战要求,对氢弹进行各种调整,以达到增强或削弱某些效应的目的,研制出新一代的氢弹。例如,中子弹强化贯穿辐射,使高能中子辐射成为主要杀伤因素;感生辐射弹加强了放射性污染,专门用来制造阻挡敌军前行的污染地带;电磁脉冲弹突出了电磁脉冲效应,用以破坏地方的电子设备;而强冲击波弹弱化了各种辐射,把原子聚变产生的大多数能量都用于制造冲击波。

最叫人想不到的是,织田敏宪的强冲击波弹还实现了定向爆破。这样,强冲击波弹制造的冲击波就不是往四面八方随意扩散,而是往指定方向冲击,于是,造成的有效杀伤就更加准确与可控,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更为安全。

在通往火卫一核心的隧道中,织田敏宪将定向爆破强冲击波氢弹的喷发方向设定为背向火星。就这样,当织田敏宪引爆氢弹时,不是把火卫一炸成大小不一的碎片,而是将数万吨火卫一的尘埃、岩石、冰块,在瞬间推向了太空。于是,火卫一变成了一艘宇宙飞船,被氢弹发动机推着,不顾一切地冲向了火星。

火卫一的速度非常之快,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沿着一条倾斜向下的路线,已经往火星方向飞了近3000千米。所幸,这时氢弹提供的动能已经耗尽,火卫一的速度逐渐慢下来,经过短暂但复杂的调整,最终停留在新的轨道上。这个时候,在火星上就算用肉眼看,也能发现火卫一比平时大得多。

说到这里,铁木真刻意地停下来。画面切换为火卫一在新的轨道上环绕火星的情景。

一个香客长嘘了一口气:“那玩意儿要是真掉下来,火星就完了。”

“火星不会完,”另一人纠正道,“会完的是我们。”

“佛祖保佑。”一个小沙弥颤声念道。

众人齐声念道:“阿弥陀佛。”

卢文钊没有说话,凝视着铁族提供的画面,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对啰,速度,火卫一的速度太快了,他思忖着,俨然超出了某个数值,某种限制……是什么呢?

在原先6000千米高的轨道上,火卫一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快得超过火星的自转速度,一天能绕火星三圈,绕一圈只要7小时59分。在火星上(有时需要借助仪器)可以看到三次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的场景。而现在,火卫一距离火星更近了,其速度就更快了,快得不可思议:一天至少能绕火星五圈半。

这意味着什么?卢文钊问自己,不过铁木真已经把答案说了出来。

“事情并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刚刚才开始。火卫一的轨道从6000千米,降到了3000千米多一点儿,这使得火卫一与火星的距离低于3620千米,也就是低于火星的洛希极限。”

当两个天体靠得太近时,较大的天体会对较小的天体施加一个巨大无比的潮汐力,将较小的天体撕扯为无数的碎片。这个距离就是“洛希极限”。这样的事例在宇宙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原本火卫一就以每世纪约1.8米的速度向火星靠近,专家们经过计算,认为5000万年后,火卫一就会因为跌入火星的洛希极限——3620千米——而被火星撕碎。现在,织田敏宪的氢弹用了1个小时,完成了原本需要5000万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织田敏宪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卢文钊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双蛇计划,尤其是这条“蝮蛇”,还真是名副其实。先以“柳叶刀”空天战机对火星城市奇袭,掩护名为“银武士”的人型机甲在火卫一打出深及核心的隧道;又主动公布错误的氢弹型号,掩护了氢弹其实是强冲击波弹的事实,导致了铁族的战术误判;现在,织田敏宪多半在引爆氢弹时就已经死掉了,可他的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洛希极限,什么意思?”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

卢文钊忍不住想教训他:你平时都不关注科学吗?你现在不会上网搜索吗?你的植入系统不会帮助你吗?他没能说出口,因为铁木真已经往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