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献面记(第6/18页)

曹操轻叹了一声:“看来今夜是赶不到了,是继续走呢还是歇息一晚?”

旁边那亲随道:“丞相连日赶路,已经很劳累了,万望珍重玉体!逆贼看来没有追来,不如先在此处休息一下,再上路不迟。”

曹操想了想,颔首道:“本相倒还好。不过大伙儿也确实乏了,那就在此处歇一歇再走吧。”

众将士纷纷下马,我偷眼看去,其中一大半左右看上去是普通士兵,另外有十几个人虽然也穿着士兵的服色,但是容貌气质却又有些特异,看样子就是张辽、许褚等大将以及荀攸、程昱等谋臣了。想到这些不仅注定被载入史册,而且后世将由各路明星来扮演的历史名人都在我面前,我不由一下子兴奋起来。

老牛也念出了下一句台词:“丞相和诸位将士奔波劳苦,想必还没有进膳。小民荒野之人,无以供奉,不过家中还有些鱼羹汤饼,丞相若不嫌弃,便请先用些吧!”

4

到目前为止,进展总算顺利,想不到曹操接下来却说了一句我万万想不到的话:“汤饼?南方食稻,怎么会有汤饼?”

汉魏时没有面条一说,“汤饼”就是当时对水煮面食的称谓,也包括后世的面条。所以曹操的话就是问为什么南方人也吃面条,这下可难倒我们了。

当然,南方人吃面条没有什么问题,重返三国之前,我们仔细研究过这个时代的饮食习俗,诸如南方吃不吃面食的问题也查过好几本书,请教了几个专家。郝思嘉告诉我,根据《齐民要术》《荆楚岁时记》《太平御览》等古籍记载,南方也种麦子,吃面食也是很常见的,不足为异。我们也就放心大胆地准备了。

但我们忘了,曹操没读过《齐民要术》,他身为北方人,一时好奇问一句,这叫我们怎么回答?面是买的还是自己磨的?几铢钱一升?哪里种的麦子?什么品种?产量多少?我们知道的很少,万一露出什么破绽,分分钟穿帮。

老牛这人我们真是白指望了,身为拿过金鸡奖的知名演员,郝思嘉用八百万的重金聘来,一点急智也没有,呆呆地跪在那里,就说了个“啊?”

曹操的眉头皱起来了。

“丞相恕罪!”我忙叫道,“我爹是乡下人,听不太懂洛下正音。小民……家里本来确实很少吃汤饼,这不是快到新年了……所以去市集买了些……想不到能拿来供奉给丞相,真是天大的福分!”我一边随口编词,一边又摸向戒指上的凸起,随时准备撤走。

“丞相。”此时曹操身边一个大嗓门的粗豪将军道,“荆州确实也有汤饼,前些日子在江陵整军时,我还在市集吃过,不过味道粗劣得很,远远不能和北方的比了。”

“原来如此。”曹操恍然,“仲康,你这个什么都吃的饕餮,连你都说粗劣……哈哈……”

仲康?是谁的字来着……我正在回想,忽听曹操好像不太想吃,不由一怔。尚未说话,郝思嘉先急了:“丞相!我们郝家做的鱼羹汤饼,是乡里的一绝,可不比许都的山珍海味差了!”

这话颇不得体,不过倒也符合无知乡下妇女的口吻。曹军将士虽在困厄中,也都哈哈笑了起来。我忙补充道:“丞相恩泽,布于民间,我们虽是乡间野人,也是……那个仰慕已久,今日幸而得见,真是前世……世代祖上积德(我刚想起来那时候还不兴佛教),请丞相千万接受小民的一点心意!”

我大拍马屁,曹操却没有被灌迷汤,愣了一下,笑问道:“这倒奇了,荆州新附朝廷,不到两个月,而且还在打仗,本相怎么就有恩德在民间了?”

“这……”我有些尴尬地道,“虽然荆州刚刚归顺,但丞相在中原的威名,我们也颇听闻。”

曹操饶有兴味地说:“哦?你倒说说,我有什么威名?”

我没想到他步步进逼,一时有些慌了。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只有回想历史书上的话:“这个……自黄巾起……起事(差点说成起义),天下大乱,丞相你在公元——”

“咳咳!”郝思嘉连声咳嗽,曹操惊讶地瞪圆了眼睛。我才发现忙中出错,只能勉力圆过来:“……一再攻袁术、擒吕布、败袁绍、征张鲁……不不,张绣(征张鲁还在几年以后)……统一中国——”

我颠三倒四地再也说不下去,曹操的脸色却好看了很多,点头说:“想不到边鄙南人,也知道曹孟德的功业!赤壁虽然小挫,何足道哉!”喟叹良久,道:“好啊,既然是乡间父老的心意,本相也却之不恭。不过我身边的将士还有几十个人,老丈,你们家里有什么吃的,也分给他们一些吧。待本相回转江陵,必有重赏。”

等你的重赏?你马上就逃回北方去了,曹仁也守不住南郡,这地方马上姓刘了……我心里念头乱转,自然也不敢说出来。老牛这厮总算又说了一句事先台词:“这个自然,小民家中还有米饼、豆饭,微不足道,愿以尽数犒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