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番外:柳王妃(第15/17页)
秦凤仪道:“过几年就老啦。”他自己四十便称老迈,好吧,可能秦凤仪认为三十对于帝位便是“老”了,可想而知,当年秦凤仪是没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能也不介意二十岁登基做皇帝啥的。
景安帝都铩羽而归,其他人更不必提,景川侯根本没去劝秦凤仪,知道这是个犟种,劝也劝不动。
郑老尚书坚决要辞官,他是说啥不肯再干了,再不给老景家着这个急费这个心了,一个个的,都是神经病,年纪轻轻都退位周游四海,留下他们这些老东西要“蜡炬成灰泪始干”,郑老尚书简直要给老景家这些个皇帝气死了。
是的,郑老尚书气愤的皇帝里,景安帝也算一个。
秦凤仪说郑老尚书:“你等着大阳登基后再退吧,这样后世人说起来,您老可是辅佐三朝雄主的老相爷啊!”主要是,由他提携的首辅,与由大阳钦点的首辅,对于大阳也是不同的。
郑老尚书气道:“雄主是雄主,就是一个个年轻力壮的便跑出去玩儿,留下小的担着万里江山,不知道良心会不会不安哦。”好吧,郑老尚书绝不会承认,他被“辅佐三朝雄主的老相爷”给诱惑住了,一想到秦凤仪又引诱他,郑老尚书越发气不打一处来。
秦凤仪笑眯眯地道:“不会不会,要是不安,我就不退位了。”郑老尚书越发气愤,别开眼不理秦凤仪。
秦凤仪死活要退位,他连退位后的归宿都想好了,他就带着媳妇儿出海去。至于儿女,愿意留在朝中的,成年后让大阳赐爵,要是愿意与他们一道出海的,便一道出海游玩。
双生子、小五郎都想跟父母出海玩儿,小六郎年纪小,其实不大懂这个,不过他是不要离开父母啦。大美也想跟父母一道,只是被他哥——新登基的皇帝陛下留了下来。大阳初登基,虽然许多初当家的少年人都愿意立刻大展身手,大阳却是不同,如果他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登基可能会有那种想法,但二十岁登基的大阳,希望妹妹留下,帮他稳固朝政。
于是大美便留了下来。
虽然秦凤仪退位很突然,但帝位的更迭绝不是游戏。大阳的登基大典上,秦凤仪亲自将宝刀龙阙放到大阳掌中,与大阳说起龙阙的典故:“当年太祖皇帝失晋中,兵败退至陕地,麾下残兵不满百,只能栖身窑洞。名臣沈潜深为心疼,言太祖皇帝万金之躯,竟住此破瓦寒窑?太祖便持此刀道:‘此刀跟随朕身边数年,一直未得名,朕在之所,便为龙阙,此刀便名为龙阙吧’。于是太祖皇帝便为此刀赐名龙阙。”
大阳深觉此刀分量非常,秦凤仪道:“太祖皇帝出身贫寒,却能白手起家开创一番帝业。大阳,你要记住,这世间,并非帝位成就帝王,而是帝王成就帝业。想来,这便是太祖皇帝为此刀赐名龙阙的真意了。”
柳王妃在成为王妃前,身份是柳氏女。
她的父亲官位并不高,只是工部侍郎,不过深受陛下信重,而立之年便被提为正三品侍郎位。父亲的仕途,已是可预见的光芒万丈。在父亲被提为侍郎的第三年,柳氏女成为柳王妃。
在一众皇子妃中,她的出身并不算高,却也不算低。因为,她的丈夫皇八子只是先帝庶出皇子,母族虽是国公府,却并不受先帝重视,母亲裴贤妃位分虽在四妃之一,也并不算特别受宠。不过在到贤妃宫中请安时,只观贤妃宫中不同于其他宫的整肃,便可知这位娘娘是重规矩、有手段之人。裴贤妃待她非常和气,用看自己人的目光看着她,柳王妃明晓,那样眼神的意思是:从此以后,我们荣辱便为一体。
年轻时的柳王妃,也信赖过这样的眼神。
因为,她的丈夫与她的婆婆有着相同的眼神。
柳王妃与景昊也曾恩爱,这样的恩爱岁月,终是敌不过三年无子的尴尬。
柳王妃纵不是王妃,便只是一个寻常的女人,也会期待能有自己的骨血。但有时,上苍就是这样不公。对于别人再容易不过的事,对于她,便是这样艰难。
柳王妃已经打算为丈夫安排侍妾了。只是丈夫的步伐快她一步。便柳王妃也未料得,裴贤妃与丈夫相中的会是平国公府的嫡长女。当真是好眼光,也当真是好手段,竟令公府嫡长女心甘情愿为侧。
此时,柳王妃才明白,丈夫的毕生志向所在。是啊,东宫不过因嫡长方得册封,论实干,并不及丈夫。但一个嫡长,足以压过一切才干。
景昊怎能心甘!景昊再不能心甘!
同样是陛下的皇子,同样是太祖血脉,论手段你远不及我,我凭何臣服于你?柳王妃从丈夫的眼神中读出的便是这样的内容。
柳王妃有些担心了,她担心的并非只自己的地位,而是丈夫于御前并不算得意,陛下有嫡出的东宫,有心爱的晋王,丈夫却是无爵皇子,这样的丈夫,再次联姻平国公府的嫡长女,究竟要用怎样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