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月7日开弟弟那本,求收藏啊!(第5/6页)
他本来身上就沾了火油,箭雨不用刺中,只要经过他,一点火花就能把他点燃。
一身甲胄能让他烧的慢一点,但也只是慢一点。
李青河不打算走了。
兄弟一场,那就同年同月同日死吧。
姜启艰难的指着前方,你得替我回家。
家里还有我父母双亲,还有一个书院的孩子。
我们总要有一个人能回去。
李青河想去拉他,既然你有那么多牵挂,为什么要来救我!
姜启最后看了一眼这满天星辰。
我也不知道。
但我必须来救你,我不能让你一个人死在这里。
只是,我不小心,要把自己弄死了。
李青河是被陶将军派来的接应部队抬回去的。
他中了两箭,遍体鳞伤。
满身的血,所以没有看到他血里的泪。
姜启的尸骨没能抢回来,其实也没有尸骨了,火油过后只能剩下一点残灰。
敌军败退后,打扫战场时,姜启的刀被找了回来。
陶将军让人送进了李青河的帐篷。
李青河在林宥抵达的时候,就重回了战场。
他似乎变成了姜启,沉默,木纳。
两年后,身边的将士都快忘了原来的李青河是什么样子的了。
最后一战,林宥亲自带兵而出,水溶在帅帐压阵。
兵将被林宥的勇猛鼓舞,士气倍增。
最终他们胜了,北地没有被屠城,他们这次胜的终于不那么惨烈了。
北地城的百姓们归来,载歌载舞的庆贺胜利。
李青河一个人蹲在城墙上。
自言自语:“爷要一鼓作气,打下古蒙国的隘口城。”
“我跟爷说了,我不去了,我要回家了。”
“我回家娶个好人家的姑娘,生一堆儿子,我分你两个,让他们跟你姓。”
“我不让他们学武了,谁敢学,我就打断腿。”
“算了,还是学吧,我也教不了别的。”
李青河说到最后,嗓子里全是风,听起来像是在呜咽。
4.
萧一是听梁平说了句:李青河李大人回来了,圣上赏赐,他只要银子,也是实诚。
才知道李青河提前回来了。
为什么呢?
林宥的大军不是已经兵临城下?古蒙国被逼要和谈了。
朝中大臣从不看好林宥,到纷纷夸赞他少年英雄盖世无双。
梁平念叨,小侯爷回来至少是个国公爷了,封王也未必不能。
李青河是他最信任的兵,这次想必也会封个不错的官职。
怎么会在这种时候回到了京城?
受伤了?
断手断脚?无法再战了?
萧一破天荒的去了兵部,打听。
“请问,李青河为什么回来?”
兵部侍郎看着萧一冷冰冰的脸,这位是来打听的还是来逼供的?
他客客气气的道:“是奉靖安候的命,带一部分伤兵回来的。”
萧一又问了李青河的住处。
他在兵部留的住处居然是京郊姜启的书院。
姜启也去了北地,他是知道的。
梁平跟圣上提了一句,圣上还说,这个人很拗,认了林宥,就不会变了,赔了命都不知道退的。
他听了觉得姜启挺适合当暗卫的。
偏偏林宥让他去开书院,就像圣上,非让自己当个统领。
萧一骑着马往书院去,他不知道李青河在不在这里。
如果不在这里,他就去李家寻。
书院关着门,他思索片刻,还是没走门,一跃而入。
从屋顶一个个院子找。
院子不多,很快找到了李青河。
他正在埋头种什么东西,看起来手脚齐全。
萧一还没落地,李青河就猛的回头,方向准确无误。
看来沙场最能让人武功精进。
李青河看着萧一,一开始以为是圣上传诏,然后才反应过来,萧一应该是自己来的。
他别扭的笑了一下。
“萧统领,好久不见。”
萧一走近了点:“我听说你回来了,为什么?”
李青河以为自己会像应付所有人一样,给萧一一个不错的理由。
可他张了张嘴,忍不住道:“姜启死了。”
萧一没想到这个。
李青河接着道:“他是为了救我。”
“他要是没死,我肯定一天打他十几顿!老子才不要他救!”
“可他死了。”
李青河扔了手里的锄头,坐在地上。
“我得替他活着,所以,我不能接着打仗了。”
“我还得替他多生两个儿子,逢年过节给他磕头上香。”
萧一听懂了,点点头。
“兵部说,你请了十日的假?”
李青河如今是从四品的兵部主事了。
“恩。把事料理一番就去当差。”
“你留的住处是这里,以后都回这里?”
“是。”
李青河不好再住在靖安候府,也不想回李家住。
住在这里远了许多,不过方便看管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