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4/5页)

嗯,徐姨娘人是最矮的,速度却是最快的。

了不起,致敬这一份上进心!

只是他刚刚才给渣爹的脑子洗了洗,恐怕今日他没有闲情逸致风花雪月了,姨娘们的用心,注定是要错付了。

沈江霖望着主院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花园子里芳草葳蕤,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草木清香沉入肺腑,随着气息呼出,一口浊气又慢慢排空。

渣爹啊,既然娶了这么多的老婆,生了这么多的孩子,你可是要好好地、郑重地思量一番,如何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已经根据沈锐的性格和永嘉帝在原文中的明君性格描述,将解脱的答案反复思量、揣摩着人性和大局、该如何行事的点子送到了沈锐面前,若渣爹你还不能好好去应对,那么,这么多靠着你的妻儿,又当何去何从?

人不能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挫折会教会我们接受现实和变通,希望你经过这一课,以后知道如何三思而后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沈江霖在和沈锐接触的过程中,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最后荣安侯府会完蛋,举家流放了。

就他渣爹的性子,能十年后再流放,都算是皇帝仁义大度了。

他可以从旁提点指引,但是行动还要靠渣爹,因为此时此刻的沈江霖,还没有任何资格与朝堂之上任何人对话。

这是憋屈之处,亦是无奈之举。

上天给了他新生,也给了他考验,他只能受着。

沈锐同样也在经受着他的考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泥淖里挣扎,无一幸免。

沈锐在思索刚刚庶子的那一番话,越想,他越觉得有道理。

他之于陛下,不就是霖哥儿之于他?

父子君臣,泾渭分明,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

然而,除却礼法尊卑,难道这里头就没有私人情绪了么?若无父子亲情,那又何称父子?他刚刚又为何同意霖哥儿的话?

哪怕是一个不受他喜爱的庶子,只要讲的够真诚,亦是能打动他的心的。

陛下自登基以来这么多年,虽然升了他一次官位后,就没有再多关照过他们沈家,可不也说明陛下至少对沈家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是啊,他们沈家能让陛下有什么恶意?

大哥为了周氏江山,战死沙场,哪怕是战败了,也用命抵偿了,父亲听闻噩耗,当场吐血殒命、母亲从此遁入空门,一心吃斋念佛,不问世事,满朝勋贵豪门,又有谁家同他家这般惨烈?

先皇犹自觉得不够,还要降爵惩罚,把他扔到闲散衙门度日,当今圣上能升他的官,不也证明了,他认为先皇做的不妥当么?

既觉不妥,又升他官职,自然是心怀有愧。

既有愧,便是有情绪。

沈锐原本已经躺下了,突然直接弹坐而起,因为动作幅度过大,扯到了膝盖处的皮肉,顿时疼的龇牙咧嘴,好在此刻幔帐拉下,无人看到他如此失态的表情。

“来人,呈笔墨纸砚上来!”沈锐喊了一声,外头候着的珩香连忙一叠声地吩咐人去取,然后又让人搬来炕桌到床上,铺开纸张、伺候笔墨。

沈锐执笔蘸墨,提着吸饱墨汁的毛笔垂眸深思了一瞬,然后才提笔写道:“卑职沈锐,伏望圣裁,知圣心独照,一览万物,锐不敢有隐,剖心自述昨日之过,此乃锐之罪……”

沈锐的文采是有一些的。

他虽在治国治家上没有长才,但是常年累月地研究文章诗词,在太常寺天天搞礼乐仪制,花团锦簇的文章是作的出来的,同时加上诚心诚意的悔过,以及毫无保留地将奏疏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了出来。

甚至于,自己为什么要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也掏心掏肺地都说了出来,不仅仅讲他担心商人一派以后会占据朝堂主导,可能会带来的坏处,也直接说明这些年来自己也靠给商人子弟挂靠户籍而谋了一些利益。

若只说前者,永嘉帝只会嗤之以鼻,但是加上后者,足以让永嘉帝有些动容。

沈锐甚至还在后头絮絮叨叨地哭穷,说自己父兄走后,家中勉强维持着侯府的体面,实际上自己不善经营,侯府中多项产业亏空,所以才对此财路格外上心。

至于那封奏疏里的幽愤,他承认自己确实有过,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可以给朝堂为陛下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陛下却似乎只考虑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多年来对他不闻不问,让他心中失落无比,甚至他以怨妇自比,幽怨颇深,如今自省过来,自己连严国公那边小小的算计都抵挡不住,又如何为陛下治理江山?是他自己能力不足,怨不得陛下。

这封奏疏写完裱好之后整整有半指厚,沈锐仔仔细细通读了三遍,见无有错漏,才叫来心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