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3/4页)
但是沈江霖与沈季友商量过了,今年是乡试大比之年,他只能写完第四本,第五本要等八月乡试之后再写了。
沈季友当然知道,赚钱要紧,但是科举更要紧,他自己今年也准备下场一试,哪里会这个时候让沈江霖分心,连忙让他专心学业,话本有时间再写便是。
沈江云今年也要下场,除了沈江云,沈氏族学里头,这两年又出了八名秀才,如今沈氏族学里,拢共有了十名秀才,实在已经是近几年秀才数量的顶峰之年了。
这两年,沈江霖对于族学里头的情况也没有放松过,自己每月两本笔记交给他们抄阅是雷打不动的,除此之外,沈江霖还动员起族中子弟,利用闲暇时间抄书。
以前家贫一些的学生也会抄书,但是他们是借了书肆里的书抄了之后赚些银钱补贴家中,如今沈江霖自己就不差银子,找了沈季友的路子,从沈家书肆买了许多大部头,又借了许多时文选集和典籍注释出来,让他们抄写,抄完一本便按照市价给予一定的银钱,然后再将抄好的书籍放在族学之中新设的“图书室”内。
这个年代,书籍是一种昂贵的资产,因为纸张油墨的贵重,书籍一般只在中上层流通,若谁家有许多典籍珍藏,一方面证明这家人家家资不菲,另一方面更证明他们家是有传承的。
科举考试虽然划分了科考用书,但是主考官出题,却是范围可以很广,若是只死读四书五经,不涉猎其他书籍,虽然也有可能考中,但是绝对不会成为科考中的佼佼者。
沈江霖为了帮助沈氏族学中的子弟,不仅仅自己斥巨资一千两,搜刮尽了市面上所有的名家典籍,更是陆陆续续又花出去三百两,补贴给沈家族学中的子弟抄书费用,“图书室”内的书籍越来越多,只要是沈家子弟,都可以过来借阅,帮助他们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持续地奋战两年,终于要在今年八月的秋闱中一较高下,族学中同样有六名秀才要和沈江霖一同下场,都是这两年来觉得自己学有所成的学生。
沈江云也在积极备考,自从被沈江霖点醒之后,沈江云在学习上投入了无与伦比的热情,有了真正的目标和内驱力,都不用秦先生去鞭策,沈江云自己就成了卷王,每天卯时就起,跟着武师傅扎马步打拳,然后便是换洗衣裳,匆匆吃了早膳便去秦府,下午散学后,有时候还会缠着秦先生继续请教,等到沈江云全部弄明白之后,才会离开,有时候甚至等到师徒二人讨论完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秦先生好几次都干脆将沈江云留下用了晚膳再回去。
秦先生是十分欣慰沈江云的勤勉的,尤其是这两年来,沈江云的学业一日千里,开始能够与杨鸿比肩了,实在是让秦先生高兴不已,觉着自己虽然没当成沈江霖的师父,但是好在认清了沈江云同样是块好料子,重新发掘了他,亦是一种成就感。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拔足狂奔。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
桂子飘香时节,便是秋闱开始之时。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也就是一共要考九日,中间那隔一场只能出来一天喘口气,算是对学识、体力、毅力的三重考验。
好在八月初五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夏季的尾声,气温适宜,这方面没有那么熬人了。
沈江霖这两年每日锻炼身体,寒暑不停,体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再如刚刚穿越过来时那样孱弱。
初五天还黑着,沈江云和沈江霖就起身了,他们两个院子里的仆人几乎整夜没睡,候着主子起身,沈江云尚且因为紧张而患得患失失眠,沈江霖则是波澜不惊,到了平时睡觉的点就安然睡下,早就已经养成了习惯,雷打不动。
王嬷嬷铜盆里兑好温度适宜的温水端了进来,一边给沈江霖绞帕子,一边叮嘱道:“这次要在考场上囫囵对付两晚,如今昼夜温差极大,一定要注意晚间防风保暖,睡的时候你带的那条毯子对折了裹在身上,厚实一些。”
自家哥儿从没露宿过外面,王嬷嬷不担心沈江霖的学识,只担心他到时候煮的面条能不能熟,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会着凉。
毕竟还只是个半大小子,平时又都是使奴唤婢的,哪里会注意这些。
沈江霖微微低头,看着已经比他还矮上一些的王嬷嬷道:“嬷嬷放心吧,这些我都省的。”
这两年除了学识外,在高先生那边,没少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莫说只是简单的把面条煮熟了,就是一边在大灶上烧火,一边炒两个菜,自己也不是没干过。
想到这里,沈江霖又叹了一声,高先生确实是高瞻远瞩的,看着一些简单的琐事,无不显示着他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