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3/4页)
晚来天欲雪。
果然是要变天了。
沈江霖预知未来的金手指已经越来越少了,他看过的原书基本上到这里荣安侯府已经被打倒,只等着一纸判决下来举家流放,况且这本书本就是一本言情小说,后面更多的笔墨是在女主的婚后生活之上,并不涉及朝堂争斗,只有非常重大的变故的时候,才会粗粗一笔带过。
沈江霖并不清楚,这件看似两个部门争斗的小事,会带来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只能从各方的态势和刚刚秦之况的言行之中揣测一二。
沈江霖不能预知未来,但是赵安宁可以。
眼见着她父亲下定了决心要将她嫁出去,甚至是从新科进士里面找,从原籍不是京城的人里面找时,赵安宁已经深刻意识到她父亲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父亲这是嫌弃她没用了,又觉得她逼着他对付荣安侯府,想要将她扫的远远的啊!
赵安宁宁死不从,大闹了一回,甚至还割破了自己的手腕,以此为威胁,才没有被这样简单地发嫁出去。
赵安宁心头深刻悲凉,她甚至时而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里,越走越黑越走越深了?
可是如今报仇已经成了她的执念,她知道她是疯了,或许在她重生回来的那一刻她就已经疯了!
赵安宁已经看清了她父亲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不再把希望放在赵秉德身上,她要另立门户。
赵安宁先是装的乖顺了一段时间,然后在一次家宴时,“不小心”地向堂妹透露了自己有预知未来梦境的困扰。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她的大伯父赵秉行秘密找上了她。
大伯父赵秉行是赵家宗族真正的当家人,虽然这两年她父亲官运亨通,但是赵秉行一直牢牢握着赵家族长的身份,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赵秉行看着弟弟起势,而且是带着赵家许多人一起起势,一开始他是高兴的,毕竟这对壮大赵家宗族势力是极大的帮助;可是随着赵秉德官位越做越大,甚至还超过了自己,好几次在几个兄弟与族老一起议事,赵秉德不再如同以往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是开始和自己叫板的时候,赵秉行就明白了这权力之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许自己这个族长很快就要听令于赵秉德了。
这并非赵秉行所愿,但是形势迫人,他不得不从。
而如今,他女儿给他带来了这么一个大消息,赵秉行之前一切的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明白了过来。
为什么赵秉德能够步步高升?为什么他做许多事仿佛能够未卜先知一般?为什么他做的许多决策基本没有错过?
明明这个弟弟自小能力就不如自己,如何这已经大半辈子都快过完了,突然一朝就开了窍?
人都是自私的,赵秉行能理解为何弟弟要藏着掖着女儿的本事,更是想通了为何安宁被退亲之后,他弟弟一点都不着急安宁婚事的原因了。
诸多谜团得到了解释,因为有赵秉德的成功示范在先,赵秉行对赵安宁的话深信不疑,同时,赵安宁为了让她大伯迅速信任看重于她,赵安宁给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讯息——翰林院学士秦之况将会被贬。
这是赵安宁冥思苦想许久才从自己的记忆细节中找出来的不曾告诉过她父亲的讯息。
上辈子她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因为秦之况的女儿与她同样遇人不淑,两人在成亲后成了手帕交,经常会互诉衷肠,后来她爹秦之况坏了事,她在夫家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连出门交际都不太有了。
赵秉行想问赵安宁究竟秦之况因着何事被贬职,但是赵安宁并未给出有效信息,借口说上天并无提示,只给出了这个结果。
赵安宁说的有些故弄玄虚,其实心里也是暗暗后悔,她如今懂了不少外头的事情,尤其是官场上的一些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上辈子只知道儿女情长,关注后院的一亩三分地,对外头的事情只是听一耳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到如今要用到这些信息了,她绞尽脑汁,翻遍所有记忆,给出的信息也着实有限。
但是这些信息,对有能力的人来说也完全足够他们去做文章了。
秦之况是谁,如今是什么地位,已经无须多言了,翰林院里或许有没权没势的穷翰林,但是这绝对不是说翰林院的长官秦之况,如果明明知道秦之况会被拉下马,还不在里面分一杯羹,那实在是暴殄良机了。
赵秉行因此而关心上了翰林院里的人和事。
赵秉行本身就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负责的便是监察百官之行,随着他的暗中调查,发现秦之况此人十分谨慎且爱惜羽毛,几乎挑不出什么错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