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3/4页)
那人对沈锐比了一个大拇指。
沈锐笑而不语,其实心里早就已经得意极了。
他沈锐虽然儿子数量少,但是质量是在大周朝都绝无仅有的,只有让人艳羡眼红的份!
秦之况将沈江霖拉到身边,叮嘱他一会儿就站在自己身后,这次一同参与祭祀大典的还有翰林院的邢扬举以及另外一个侍读学士胡易。
等到人到的差不多了,宫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以及皇亲国戚分列两道,从太和门两侧鱼贯而入,大冬天的哪怕是冬日的官袍是夹棉的,而且领子上也有一圈棉领子来御寒,但是为了穿出官员的气势来,肯定里面是不能穿大袄显得过于臃肿的,沈江霖已经尽量进行了叠穿,但是北风一吹依旧冷的不行。
前面有一排宫人提着宫灯将周围照亮,其实此刻虽是早上,天还是黑的,沈江霖估摸着此时最多也就是凌晨四点半,真的身子骨不强健一点的,千万别当官。
众人在太和殿前的大广场上站定,束手静静等待御驾到来。
很快,永嘉帝的御撵便到了,官员们一同下跪给永嘉帝请安,永嘉帝立于九龙玉石阶梯之前,身着交领大袖黑红冕服,头戴玉珠平天冠,一派帝王威严,让众官员平身。
太庙在端门东侧,众人又要跟着皇帝的御撵一起步行过去。
皇帝有御撵坐,大臣只有吭哧吭哧跟在后面继续步行,沈江霖算着自己的步伐长度和他们花费的时间,这一走又是至少两公里。
行至太庙的时候,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晨曦慢慢洒下,前几日下过的雪已经被宫人提前洒扫到了一边,沈江霖在冷风中已经冻的有些麻木了。
太庙整体成一个长方形的宫殿群,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沈江霖经过太庙前的九龙柏的时候,甚至有些恍惚,他记得他上辈子曾游览过这里,也见过这株柏树。
别人是时过境迁,而他却是时光回溯。
经过皇家气派的庙门,再绕过戟门桥,总算是到了前殿门前的广场上,永嘉帝下了御撵,先是带领群臣进入了这面阔十一间,无比宏伟的前殿。
前殿正前方的长案上放满了一个个被一块黄布盖着的牌位,这些都是皇家的列祖列宗以及对大周朝的开国功勋还有杰出贡献的官员,其中便包含了沈德修的牌位。
什么是配享太庙?
这就是配享太庙。
沈锐在一众人中站的笔直,紧紧盯着他祖父牌位的方向,这便是他能站在此地的理由。
太监总管王安站在最前方,臂弯里挂着一把拂尘,高声道:“鸣鼓起——”
下面的小太监显然训练有素,同时高唱道:“鸣鼓起——”
“咚——”初鼓响起。
“咚咚——”鼓声再起。
“咚咚咚——”三声鼓毕。
等到鼓声停住后,一众执事进场就位,高唱:“请陪祭官就位——”几位礼部的官员站了出来。
“请初献官就位——”几位宗室之人站了出来。
“请亚献官、终献官就位——”太子带着几位皇子一同站了出来。
最后一声高唱:“请主献官就位——”
主献官便是皇帝,永嘉帝盥洗过手之后,用白巾擦干,然后开始揭开牌位上的黄布。
揭开之后,皇帝带头叩拜,所有臣子跟着一起三跪九叩,行最大的礼节。
叩拜之后,外边传来了鸣炮之声,又击了三声鼓、敲了三次钟。
等到钟声停下,里面开始奏曲,此乃迎神,同时皇帝献上金器、银器、玉器和石器作为祭礼,放在了供桌之上。
等献完贡品,王安连忙将一份折子双手捧给永嘉帝,这是祭文,需要永嘉帝面对牌位念祷,念完之后再放在下面的火盆里烧掉,这样才算礼成。
当永嘉帝接过折子的时候,手顿了一下,王安有些奇怪,但还是低着头不敢抬头正视龙颜,永嘉帝这才接了过来。
他心里也是才想起来这事!
往年这个祭文都是翰林院里几个老人写的,就算不够出彩也够四平八稳,今年他和秦之况说到谁来写的时候,秦之况提了一嘴要不就让连中六元的沈江霖来写。
永嘉帝一想也对,这可是连中六元的文魁,让他写又是祭奠告慰了先祖,又是能让开年有个好兆头,就答应了下来。
永嘉帝想着,便是沈江霖没有经验写的不好,到时候他看过之后再让其他人重写冠上沈江霖的名字图个好意头就是。
只是这几天永嘉帝忙晕了头,这份祭文被呈上了后,他本应该先看过一遍的,结果根本连打开都忘了!
永嘉帝有些懊恼,这人年纪大了,果然不记事了,现在只能寄期望于沈江霖写的不错吧。
一翻开这份折子,沈江霖的字就映入了眼帘,永嘉帝第一反应就是“这字写得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