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4页)
今日,永嘉帝特意交代这个事情,郑皇贵妃当时自戕而亡,被视为不祥,单独葬在了皇陵外面,这是永嘉帝最后的不舍,他舍不得郑氏一个人孤魂野鬼流落在外,找不到归途也享受不了供奉,他只有交代了周承翊,得到了下一任帝王的支持,才能将郑皇贵妃的棺椁落葬在他早就选好的墓穴里。
生要同寝,死亦同穴。
哪怕是都死了,永嘉帝依旧想着庇佑郑氏。
周承翊嚎啕大哭,他不知道自己是哭父皇对郑母妃的情深意重,还是哭自己母妃被遗忘的彻彻底底,可他在永嘉帝的凝视之中,依旧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永嘉帝释然了,他心愿已了,再无牵挂。
他慢慢地回过头去,瞪视着明黄的龙帐,口中喃喃道:“父皇,母妃,你们是来接孩儿了么?”
永嘉帝总以先帝诸多荒唐行为不耻,并且时常教导周承翊不要步先帝的后路,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到了他的父亲和母亲在笑着朝他招手,呼唤他过去。
永嘉帝慢慢合上了双眼,手上渐渐失去了力道,最后从周承翊的掌心滑落而下。
是非成败转成空,心心念念成为一代明君的永嘉帝,并不知道后世史书上究竟会如何记载自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对此有何留恋,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最疼爱的两个儿子还有曾经陪伴过他的爱人。
周承翊颤抖着伸手探了探永嘉帝的鼻息,再无一丝气息泄露出来,胸膛也无起伏,悲恸之意再起,他还来不及和父皇再说几句心里话,父皇就永远地去了。
“咚——咚——咚——”
一声又一声的丧钟之声响起,若是以前普通嫔妃去世,不过是敲二十七声,可是今天夜里,二十七声已过,丧钟之声却没有停止,继续在敲着,一直敲了四十五声,才停止。
这天下间,只有一人去世可以敲四十五声丧钟,那便是九五至尊。
皇帝薨了!
满朝文武前来吊唁,停棺七七四十九日,宫里宫外禁止一切宴席饮乐嫁娶,不仅仅是官员门口放置白绫,家中女眷除去钗环只穿素衣,官袍之外再批麻衣以示哀悼,京中百姓之家外出行走时,同样也需要披麻戴孝,此乃国丧,需要守国孝。
幸而永嘉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能力不俗,将大周朝江山治理的还算妥帖,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也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乱,老百姓们是真心爱戴这个皇帝,同时也是真心守这个国孝。
帝王驾崩,改朝换代,新一任的皇帝到底能不能做好,老百姓们能不能依旧过上好日子,未知之数无人可知,永嘉帝的薨逝,让许多百姓都哀恸不已。
等到永嘉帝出殡那天,更是无数百姓前来路祭,周承翊一路扶着棺椁看着帝陵打开,将永嘉帝的棺椁安葬进了墓穴,举行完了所有的仪式,这才精神疲乏到极致地摆驾回宫。
三日之后,周承翊登基为帝,改号开明。
尚且处在开明元年的大周朝百姓并不知道,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开明盛世就此展开。
沈江霖回京之后,一开始是配合调查两淮贪腐案,之后因为永嘉帝身体每况愈下,他本想重用沈江霖,但是思索再三,最后依旧将沈江霖放回了翰林院修撰的位置了,并未给他升官,而是想将笼络人心的机会让给以后继位的周承翊。
果然,周承翊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动作迅速地调动了一批官员。
一朝天中一朝臣,许多人都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甚至在永嘉帝还在位置上的时候,就有人已经开始转投当时还是太子的周承翊门下,向他效忠,只是任谁都没有想到,新帝的动作这般大,不仅仅动的是中下层官员,便是高官之列亦有浮动,除了五位在圣旨上出现过的内阁辅臣暂且不动,六部九寺五监之中同样调动频繁。
有些是平级调动,虽然失去了自己之前的经营,但是好歹能够接受,还有些则是根据以往的功绩情况给予奖惩,颇有些打压老臣,提拔新人的意思。
沈江霖便是被提拔的新人之一,一跃成为了正六品的起居郎。
看着官职只正式升了半品,但是在仕途上却是跃近了一大步。
起居郎是做什么的?
起居郎的职责就是贴身跟随皇帝,记录皇帝的每日言行记录,同时也可以随时给皇帝做日讲,草拟诏书等等。
用现代的话来讲,起居郎这个职位,绝对是皇帝最重要的秘书,非皇帝最信任最喜爱的臣子,不会担此重任。
当然,起居郎这个官职,并非只有一个人,毕竟要经常进宫当值,从早到晚要当值,有时候还要值夜班,所以起居郎一共有五人,但是沈江霖是正六品的起居郎,表示他是其他起居郎之首,其他人比他矮上一级,是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