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3/3页)

钟总兵虽然远离京城,但是手中掌一地之兵,就是杜凝章也不敢轻易得罪了。

杜凝章想过沈江云会狡辩、会愤慨、会争论,可压根没想过,沈江云直接就将罪责全部认了下来,还哭的如此伤心!

这一回,竟是杜凝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出戏根本没按照常规剧情往下走啊。

杜凝章面色几经变换,最后顶着钟扶黎杀人似的目光,语气缓和了一二:“当然了,这事情是谁都不想的,也确实是难为你了,只是到时候这个责任还是要……”你来承担。

杜凝章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沈江云的肩膀以示安慰,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江云通红着眼睛打断道:“谢杜大人劝慰,只是下官想给他们安葬一番再走,不想让他们曝尸荒野,再将他们的名姓家世记录下来,上奏给朝廷,为他们请功给他们家人发放抚恤银,还请杜大人成全。”

沈江云一揖到底。

破庙里头,除了他们这一众文官,还有一个千户三个百户,他们听了沈江云的话眼眶同样也是红红的。

武将直来直去的多,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肠子,沈江云说的话做的事,他们都看在了眼里,他是真的将他们兄弟的命当命看的!

这几个兵丁,若是杜凝章不上奏,那么最多按律例一户拿十两抚恤银,就买断了这一条命,旁的什么都落不到,这么热的天,不安葬,曝尸荒野或是一把火烧了,家人连尸骨都看不到,更是常有之事。

只有有人替他们说话了,让他们名字被看见了,将他们定性为有功勋的人了,他们的亲属才能得到朝廷的照顾和长期的抚恤,他们的死才不算白死。

否则,甚至像今日的情况,还很有可能不仅没功,甚至有罪,就更说不清楚了。

沈江云哭的时候,他们这些武将还觉得沈江云太过娘唧唧的,但是他说的话做的事,却比那些站在一旁无动于衷的其他文官都要爷们!

杜凝章自己反倒被将了一军!

若是为这些人请功,那么主持大局的沈江云还会是有罪之人吗?

可若是不请功,杜凝章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那些武将脸上的表情——自己在接下来的赈灾路途中,还能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保护吗?

好一招声东击西啊!倒是他小看了这个沈江云!!

杜凝章此刻只能打落的牙齿和血吞,咬牙答应了下来,还“好心”地拿出了一张帕子给沈江云擦眼泪,换得了沈江云红着双眼真心诚意地道谢。

杜凝章都不想去看沈江云那张好看的过分的脸,这兄弟两个,一样的好相貌,一样的坏心思!

杜凝章哪里知道,沈江云一片赤诚之心,根本做不得假,他是真心实意哭那些死去的人,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原本自己或许可以救下更多的人的。

他将自己誊写好的灾民册子直接原原本本上交给了杜凝章,把贼子煽动灾民哄抢赈灾粮的事情也一五一十说了。

杜凝章听完之后,当即决定,先去审问那些贼子,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前行。

毕竟此间事中透露着蹊跷,对方像是知道了朝廷的动向一般,怎么就这么巧,他们一入彰德府,就遇到了大规模的流民,甚至他们还就混在里流民堆里,策划了哄抢一事。

杜凝章带的只是先头部队,后方运粮车还有数十辆、上千名的官兵护卫,他们尚且还没入得彰德府地界,在杜凝章安全之后,他立马就派人快马回传消息,让他们原地待命、加强戒备,怕的就是整批运粮车队都会被劫。

若是全部被劫,算成银两那可是要几十万两的代价,这些银两还是从那些宗亲头皮上拨下来的,饶是杜凝章,也担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关键时刻,杜凝章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下达的命令一丝犹豫都没有,否则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情形,还十分难说。

而审讯完这些贼寇之后,杜凝章的面色是真正阴沉了下来,绝非表象了。

原来更前方,还有一个悍匪窝,他们早就得到了线报,说朝廷要派人来赈灾,将有大批物资从双头山经过,他们准备要将这批赈灾物资一网打尽。

而今日抓到的十五人,只是他们派出来探查情况、扰乱秩序的马前卒而已。

更加糟糕的是,这些马前卒并不知道双头山埋伏了多少人数的悍匪,他们也只是最外围的成员,知道的信息十分有限,唯一给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些悍匪还豢养了一大批的依附他们的流民,准备冲击官府的押运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