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几天前,赵晋接到陆文瑾的来信,信中说裴若初的眼睛看不见,让他趁机除掉太子。

但赵晋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裴若初从无权无势的傀儡太子一步步夺权,从沈皇后的手中抢过监国之权,这绝不简单。

当初因为江月芙的死,他立下誓定不会放过季明瑶和裴若初,临行出发前往边关前,季乐瑶找到了他,说是长公主和镇国将军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为了替江月芙报仇,他投靠了长公主和陆文瑾。

太子德行有亏,给了他希望却又残忍剥夺了他所有的希望,这般言而无信之人,还德行有亏之人,自然不能再当储君,又怎能再成为大燕皇帝。

长公主有当女帝的野心,他自知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对抗东宫,但长公主要当女帝,自然会想方设法除去裴若初这个绊脚石。

如今边关大败,大燕军队退守山海关,太子替父亲征,而如今山海关关城守卫军中都是武德侯的人,太子前来相当于是自投罗网,赵晋一直在寻找最合适的时机,刺杀太子。

这一日,他安插在太子帐中的兵士来报,说到了夜晚时常听到太子的咳嗽声,太子禁闭营帐不出,还不许人探视,实在古怪至极,太子好似是病了。

赵晋不禁心中大喜,太子眼睛看不见,竟然又病了,看来时机已到,可对手是太子,赵晋不得不在再谨慎一些。

鞑靼兵在关外虎视眈眈,每天都来城门外骂阵,而自从太子来了军营之后,只是让慕风每日巡逻,并未有任何的打算作战的举措。

不过太子手里无兵可用,驻守山海关关城的都是他和父亲的人,这一点赵晋自是不必担心,只是担心太子会留有后手。

经过几天的观察,太子依然闭帐不出,赵晋终于按耐不住,这一日鞑靼兵又来城门前骂阵,赵晋便来帐前请太子出战。

太子依然不动,慕风推脱说道:“此时不是最好的迎战时机,敌我力量悬殊,死守不出才是最好的选择。”

太子不出营帐,他便打算逼太子出战。

连续三日他都来太子营帐前跪求,皆被拒绝。

为逼太子出战,赵晋让人在军营中到处宣扬,说是太子从未带兵打仗,惧怕鞑靼骑兵,当起了缩头乌龟,此次太子亲征,根本就不能扭转大燕的败局。宣扬鞑靼三十万骑兵所向披靡,很快就要冲入山海关,直捣京城,大燕就要灭亡了。

再将太子病重的消息传出去,大燕将士此前败过一场,士气低落,如今听闻恶耗,军中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赵晋心想太子应该不会再坐视不理,逼他出战。

果然,到了第三日,太子坐不住了,亲自带兵出城迎战。

而赵晋早就和鞑靼王暗中传信,将太子带兵夜袭鞑靼营帐的消息提前告知鞑靼王,鞑靼王只留老弱病残守在主营,主力军在附近的山头设下埋伏。

不出所料,裴若初果然中计,立刻带兵回撤,慌忙逃窜间,只见鞑靼王身骑战马飞奔而来,手挽长弓,于夜空中挽弓射箭,双箭齐发。

那鞑靼王师出神箭手,有百发百中的本事。

只见长箭破空,直逼马背上的太子而来,赵晋亲眼见到裴若初背后中箭。

那鞑靼王的箭上淬了剧毒,神仙难救。

“太子殿下!赶紧救驾!”

赵晋高声大喊,假装策马前去营救。

可太子中箭之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支二十人左右的援兵,领头的好像是一名年轻兵士,因离得太远,赵晋并未看清。

只见那人冲杀向前,甚是勇猛,竟然将周围的鞑靼都冲散了,他手中长抢飞掷而出,击中了鞑靼王的马腹,鞑靼王只好弃了战马。

场面顿时十分混乱,众人为救太子蜂拥而上,护着裴若初飞速逃离。

那小兵也瞬间消息在人群之中。

见一群人仓皇出逃的场面,赵晋只觉得十分好笑,太子打仗不行,溜得却飞快,这样的人又怎配当大燕的皇帝。

太子的第一次出战便已太子中箭,仓皇逃窜收场。太子营帐中的灯烛燃了一整夜,三个军医便在太子帐中守了一整夜。

眼见这一盆盆血水从营帐中端出来,赵晋等到了最佳的动手机会,他花钱收买了其中一位军医,得知太子已然中箭昏迷,病在旦夕,赵晋号令三百刀斧手打算夜袭太子营帐,今夜便杀太子,为月芙报仇。

他摸黑进入太子营帐,三百刀斧手已经拔刀守在了营帐外。

帐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气,赵晋越发的断定太子已然身受重伤,命不久矣。

他悄然靠近床榻,右手按住刀柄,正要拔刀刺向太子,但他要刺杀的到底是大燕的储君,大仇将报的兴奋和紧张,让他手心冒汗,甚至还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