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电影拍摄现场

萧鹏站在法比安身边瞠目结舌:“原来海上戏是这么拍的?”

在下面正在拍摄一段戏,看看起来是当时萧鹏在海上救援的时候船上众人的镜头,里面的角色应该是沃尔特他们几人,他们坐在一个机械做成的架子上,金属架在摇臂的作用下上下晃动,几个演员在那里一脸激动的说这台词。

听了他的话法比安白了他一眼:“瞧你这少见多怪的样子吧,这都什么年头了,难道他们拍这个电影还能真的把‘卡吕普索号’开到海上造一场风暴?租了咱们的船拍几个外景就够了!剩下的都是绿幕。现在电影制作里面主要的成本靠的是电脑制作费用。你们国家拍《流浪地球》还真能去外星球么?”

萧鹏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不管是《流浪地球》还是什么《长城》、《环太平洋2》都是在青岛拍摄的,我原来以为这样的影片最起码也要像《加勒比海盗》那样吧。”

《加勒比海盗》在拍摄第一部的时候确实造了一艘170英尺长34英尺宽的大帆船用于拍摄。

结果法比安却道:“也就第一部里造了一艘大船,现在科技进步哪还需要这样的情况?直接用电脑来做就行了!”

萧鹏吹了声口哨嘀咕道:“难怪电影学院都要学习‘无实物表演’,感情在这些影视学院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了……”

随着科技水平进步电影拍摄技术发达,对电影发展也不知道该说是好还是不好

像大名鼎鼎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基本在摄影棚里就拍摄完了根本不需要有外景,什么背景、大场面之类的都是电脑合成,这也是漫威电影基本保密工作都能做的很好的原因:那些记者混不进摄影棚里。

而当年拍摄电影由于技术有限,根本无法做到模拟制作特效的技术。所以那时候拍摄电影那可真是实打实的拍摄。

当时老美著名的电影《埃及艳后》,伊丽莎白-泰勒饰演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角色深入人心,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里盛大的场面,拍摄方按照的建筑风格几乎重建了一座罗马城!

不过他们这和前苏联比起来还真是小儿科,

当年老美和意大利合作了拍摄列夫托尔斯特的杰作《战争与和平》,奥黛丽赫本的角色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人。这事情就让前苏联很不爽了:列夫托尔斯特毕竟是我们苏联人,《战争与和平》也是我们国家的杰作,怎么让老美给拍了?于是他们就开始进行了翻拍。

而这一次翻拍也创造了电影史上无法超越的存在。

其中拍摄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博罗季诺会战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动用了接近十三万人以及三万五千匹马,而且更牛的是所有的演员都有自己的服装道具!而老美版的时候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只’用了一万五千人,‘仅’订制了两千四百套军服……

当年拿破仑打博罗季诺会战的时候的也就这么多人数!苏联导演这是把那场战役重新打了一次!估计那个苏联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是个强迫症患者,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大炮准备了695门,俄罗斯同一时期的大炮587门,其中除了重新为了拍摄电影制作的新跑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是直接从博物馆里拖出来的古董……

把博罗季诺会战重新打一次还不是谢尔盖最‘丧心病狂’的行为,他干的最疯狂的事情是——复制了一个莫斯科!

当时在拍摄《战争与和平》的时候莫斯科已经现代化,和原著里的变化很大,于是谢尔盖干脆就跑到莫斯科东北郊重建了一个十多万平米的假的莫斯科,除了居民楼、政府机关外,他们还重建了一个克里姆林宫……

而这还不是他最‘丧心病狂’的行为,最最最‘丧心病狂’的是:为了拍摄影片中莫斯科大火的场景,他一把火就把自己建起来的‘莫斯科’给烧了!

和美版《战争与和平》里的情情爱爱不同,苏联版《战争与和平》那就是实打实的战争场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大片’。而这部电影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奇迹。

当时这部电影正值冷战高峰时期,苏美双方的文化交流近似于无,但是这部电影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且轰动整个西方世界。别的不说,就说在东瀛一个国家,这部电影的票房就高达两亿五千万美金!这可是1969年!等到1971年再次重映票房依旧火爆,找黄牛都买不到票……

现在影迷看到《复联四》里面复联大战灭霸的场景大喊‘史诗之战’,那真要看看全部真人拍摄的苏联版《战争与和平》,两者一对比高下立断。

不黑不吹,在那年头拍个毛片都要大制作!

比如说号称‘世界十大禁片’之一的《罗马帝国艳情史》(PS),为了拍摄那部电影一共设计了3592套服装,穿坏了五千双手工制作的鞋子,超过两千五百人参与了电影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