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这一次,皎月向他而来……(第4/6页)

“辞安,你自幼便父母双亡,想必每一年的除夕都过的极清冷吧,”谢灵瑜转头看着他,轻声问道。

萧晏行独身入长安之后,并无家世背景,父母亲族助力。

他轻轻点头。

谢灵瑜脸上并无怜爱,反而是同病相怜般叹了口气:“我也是这般。”

在阿耶去世之后,她便被送到了上阳宫,即便每年过节时,上阳宫里也张灯结彩的热闹,可是抬头望去,周围只有侍婢嬷嬷,没有阿耶没有阿娘,便是从前的皇伯爷和太后祖母都再难瞧见了。

因而当谢灵瑜从上阳宫回来之后,她很快便接受了圣人赐婚。

她其实也想有一人能够陪着她,一起热热闹闹的度过除夕守岁,在上元节时登高观灯,享着人世间最简单的快乐。

她本以为裴靖安是这样的人,而他们成婚后,她确实没有再孤单守岁。

可是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风一吹,所有一切便都破碎了。

“还好,从此我们有彼此相伴,”谢灵瑜转头看着萧晏行,脸上洋溢着浅浅笑意。

上一世她选错了,这一世她不会再错下去了。

谢灵瑜此时慢慢转过身体,她松开萧晏行的手,面对面望着他,轻声说道:“萧辞安,你永远都不会背离我的对吧。”

“不会。”萧晏行望着她,一时眼底竟浮起说不出的复杂。

许久,他轻轻抬起手,摸了摸眼前少女乌黑而柔软的发鬓,沉而坚定的开口。

“绝不会。”

不管他背负的责任是什么,他都绝不会背离她。

*

一年一度的年节,乃是大周所有百姓都最为期待的,便是连一向勤政的圣人,都在这几日歇息了。

除夕之夜,谢灵瑜乃是跟着韩太妃,入宫配着太后守岁。

自然母女两人也得了太后的恩准,留宿宫中。

而正好第二日便是元正大朝会,谢灵瑜便让听荷将朝服带上了,第二日一早便穿着朝服上朝去了。

好在大朝会依旧是一副恢宏壮丽,万国来贺的盛世气象。

便是连许久未见的北纥二王子默古,给圣人敬献礼物的时候,都比寻常老实了几分。

显然被黑熊所伤,未能拿下冬狩的头筹,让他颜面大失。

先前的那些傲气倒也被去除了好几分,反而对嘉明帝恭敬了起来。

待谢灵瑜下朝后,便回了永宁王府之中。

虽然今日元正,谢灵瑜早上并未在家中,但是她已经吩咐了王府长史拿了厚厚的赏钱,打赏了阖府上下。

虽说这些奴婢侍从,都是卖身到了王府的,但是一年到头也辛苦了。

或许是新年所有地方都热热闹闹的,便显得日子过的格外快,转眼间便到了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

这一日整个长安更是热闹非凡,因为圣人每一年都会准许取消上元节的宵禁。

整个长安在这一夜,彻底灯火不绝,街头巷尾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便是连平日里难得出门一次的人,都会在这一夜出门同庆。

更别说河里的花灯了,据说每一年百姓所放的河灯,多到能将河道堵塞。

虽说夸张之嫌,但是也侧面说明了上元节的热闹。

萧晏行本是喜静的日子,往年上元节时,他会让清丰还有折剑出门游玩,他依旧还是如同往常一般读书。

可是今年却不同以往,虽然谢灵瑜要随圣人一道登临望仙城楼,观赏今年的鳌山灯,但是在观灯之后,她便会出宫来寻他。

他们已约定好,一起游玩,共赏长安花灯。

曾经他们都心无牵挂,便是在这样万家团圆的节日里,都清冷孤寂,但是这一年却尤为不同。

连萧晏行自己都没想到,在上元节的前一日,他竟是满怀着期骥陷入梦乡之中的。

是以往常只是浅眠的他,在这一夜竟睡的格外香沉。

而在极深极沉的梦乡之中,周遭的一切渐渐变得格外真实起来。

就如同他曾经做过的那几个古怪梦境一般,这一次他又行走在了一片繁华而璀璨的灯影之下,乍然看去,便是在上元节之时。

萧晏行走在街道之上,周围是摩肩擦踵的人群。

有些人脸上还戴着古怪又意趣的面具,这也是上元节的传统,而更多的人都是不停的游览观赏着周围的彩灯。

“这有什么好看的,赶紧去看鳌山灯吧,前头就是了,”一旁一个声音响起。

萧晏行听到鳌山灯这三个字,竟也跟着前面人的脚步,朝着走了过去。

显然很多人都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涌去,大家都想要去看鳌山灯。

瞧着周围人着急的模样,萧晏行心底不觉好笑,他不必着急,因为阿瑜已经带他看过了鳌山灯,只有她和他两人的鳌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