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日我便会向圣人请求……(第6/7页)
无非就是在哪里发现,三千卫者,经过调查之后,发现此人
确实是,便依照大周刑律判处。
但是翻着翻着,谢灵瑜便发现凡被发现的三千卫,被处罚的都极严重。
不是流放三千里,便是处以死刑。
非死即流放,而且流放的都是离长安最远最凄苦之地,不是岭南便是漠北边境,不是瘴气弥漫就是黄沙漫天,有种即便不死,也要让他们永远回不了长安的感觉。
待谢灵瑜迅速翻阅了一遍,她才发现三千卫卷宗最早出现的时间乃是嘉明三年。
这时候谢灵瑜还尚未出生呢。
但是她又忍不住算了下萧晏行此时的年龄,按照他如今的身份,他是出生在嘉明元年,所以当第一份三千卫卷宗出现的时候,他也不才三岁。
直至嘉明十四年,也就是谢灵瑜父亲遇刺的这一年。
谢灵瑜年方九岁的时候。
但是她翻阅了卷宗,却发现并且有关她阿耶遇刺的记载,也就是说她父王遇刺的案子,并未被归类为与三千卫有关。
但是随后她发现,在嘉明九年这一年之中,三千卫被逮捕者激增。
原本前几年每年也不过是寥寥几件跟三千卫有关的案子,甚至还有两年是空白的,但是这一年足足有几十份卷宗,大有要将三千卫彻底铲除的气势。
但这么多卷宗中,偏偏都没有跟永宁王有关的。
圣人如此痛恨三千卫,欲除之而后快,倘若三千卫真的涉及谋反一案,嘉明帝又怎么可能会替三千卫掩盖他们的罪行呢。
但是这么多桩案子,居然没有一件是跟谋反有关的。
难不成信王跟她说的,才是假的?
毕竟当初信王说的可是,三千卫与楚王一同谋反,意图行刺圣人,颠覆朝纲,但是卷宗却并未记载这件事。
“有关三千卫的所有卷宗,都在此处了吗?”谢灵瑜翻阅了半天之后,终于抬头看向对面的掌书使。
见谢灵瑜似乎还是有些怀疑,掌书使赶紧给自己喊冤:“殿下,小人哪儿弄虚作假糊弄您,所有卷宗都已经在此处了。”
掌书使似乎生怕谢灵瑜不相信,又再次保证说道:“所有卷宗没有遗漏一份,全部都在此处了。”
谢灵瑜明白掌书使没有那个胆子蒙骗自己,只怕这便是留在此处的所有卷宗。
难怪圣人会那么轻易给她这封手谕,看来他也是笃定自己并不会从这些卷宗里面看出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如此想来,这些卷宗对她而言也是一丁点用都没有。
于是她没有再浪费时间,让掌书使将卷宗收了回去了。
因为这件事谢灵瑜这几天都有些心不在焉,自然也被萧晏行看了出来,只是他询问之后,谢灵瑜自然是找了个借口搪塞了回去。
但她也知道,这些并非长久之计。
直到谢灵瑜这日回到府内,便被陈嬷嬷拦住了。
如今谢灵瑜已经习惯,被韩太妃派人堵住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纠结,便跟着陈嬷嬷一同来到了韩太妃院中。
不过这次居然房内又是屏退了所有侍女,显然韩太妃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她说了。
上次韩太妃将昭阳公主中邪之事告诉她的时候,也是这么兴师动众的。
谢灵瑜给韩太妃行礼之后,便再在她下首坐了下来。
但是跟她预想不一样的是,韩太妃似乎并未立即开口说话。
“母妃,我这刚从衙门回来,就被您叫了过来,想来您应该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说罢,不妨直言,”谢灵瑜干脆说道。
韩太妃见她这么直接,她便也说道:“你与那位萧大人之事并不合适。”
谢灵瑜轻轻挑眉,实在是没想到,韩太妃要跟她说的居然是这件事。
她略有些好笑的说道:“就因为他跟您那位故人,长得有几分相似?”
都不用猜测理由,谢灵瑜便想到韩太妃之所以态度这般反常,只怕便是跟那位所谓的故人有关。
“不是有几分相似,”韩太妃听着谢灵瑜毫不在意的口吻,当场气急说道。
谢灵瑜淡然道:“即便一模一样,又如何呢?”
韩太妃却忍不住说道:“不只是长相,若是他的儿子还活着,便也是萧大人如今这个年纪了。”
儿子?
谢灵瑜这下倒是有几分好奇,她忍不住说道:“母妃你若是真的想要说服我,便不要再跟我打哑谜了,您的这位故人究竟是谁呢?”
终于韩太妃也神色凝重了起来,看得出来她也在做强烈的思想斗争。
似乎是在跟谢灵瑜说真相,还是继续隐瞒之中纠结。
直到她慢慢抬起头,看向谢灵瑜,脸上浮现起一种下定决心的表情。
“我所说的这位故人,便是当年惊艳长安的安国公世子崔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