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若他真的是崔衍,他所……(第3/4页)

这一次急召便是所有一切的导火线。

谢重润在得知此事之后,便设法劝说圣人,崔知节并无不臣之心,无非就是不想看着昔日部下落得这般下场罢了。

与此同时,他也一直私下传信给崔知节,让他拖延回长安。

毕竟圣人正在气头上,谁也不知道崔知节回来之后,圣人会如何发落他。

但正因为如此,圣人便觉得崔知节有意不听从调令,意图不轨。

“圣人便派人秘密前往秦州打算带回崔知节,但不想崔知节早已经在秦州密图谋反,他谋反的计划被特使所知晓,最终他谋反计划未能得逞,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在听到韩太妃将这些过往一并说出来之后,谢灵瑜有种既意外却又不意外的感觉。

但随即她提出疑惑:“圣人所派的特使,所说之话就一定千真万确,万一是此人意图不轨,蒙骗圣人陷害崔大人呢?”

在谢灵瑜心底始终觉得,当初在圣人还落魄至极,能够倾尽所有去帮助圣人的人,不会这般轻易便造反。

“圣人所派之人,自然不可能撒谎。”韩太妃斩钉截铁的说道。

见韩太妃这般肯定,谢灵瑜反而越发好奇,她问道:“母妃可知当年圣人所派特使为何人,为何您这般肯定此人定不会陷害崔大人?”

“因为当年特使正是崔知节的胞弟崔知仲,”韩太妃说道:“圣人之所以派崔知仲前去,也是因为他与崔大人乃是亲生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谋反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崔知仲岂敢在此事上作假。难道他就不怕自己被连累?”

这一刻谢灵瑜算是彻底解开了,先前的种种疑惑。

为何崔知节过往事迹处处被隐藏遮掩,而整个安国公府却安然无恙,甚至崔知仲作为他的胞弟如今还能深受圣人重用,官至兵部尚书这样的高位。

原来早在很多年前,崔知仲便已跟自己的亲哥哥划清了界限,或许那时是整个安国公府跟崔知节划清了界限。

毕竟安国公府乃是清河崔氏的嫡支,即便是圣人在动崔氏之前,也要考虑清楚。

如果大树枝繁叶茂,不可轻易挪动的话,那么便只好剪除太过出墙的树枝好了。

况且崔知仲在得知崔知节谋反之后,能够如实上报圣人,便表明了安国公府并非是与崔知节同流合污,圣人不仅未惩罚安国公府,反而依旧恩宠至今。

“可是这些陈年往事,与萧晏行又有何干?”

谢灵瑜还是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说了出来。

韩太妃抬眸看向谢灵瑜,低声说道:“当年崔知节谋反之事败落之后,他身死谢罪,他的夫人也跟着殉情而亡,而与此同时他们的独子崔衍下落不明。”

谢灵瑜闻言,忍不住抿了抿嘴唇。

“按照年岁来说,已经失踪的崔衍正是萧晏行这个年纪,”韩太妃轻声说道。

谢灵瑜这才明白,为何先前韩太妃要说倘若萧晏行真的是崔知节的儿子,他们两个便身份不合适。

毕竟在圣人心目中,崔知节乃是犯了谋逆大罪。

他的儿子即便无罪却也会受到牵累,即便不判流放之罪,也是万万不可能赐婚给堂堂一品亲王的。

谢灵瑜一咬牙便说道:“这一切不过都是母妃的猜测罢了,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花有相似,人为何便没有相像的。萧晏行乃是出身沧郡,身份明确,毫无疑点。”

“你这是打算蒙蔽自己的双眼,假装什么都不存在吗?”韩太妃一听谢灵瑜这话,便明白她是压根不想追究这件事。

正如韩太妃所说的,那些都已经是陈年旧事了。

如今萧晏行的身份清白干净,她又为何要将这些过往重新提起呢。

谢灵瑜只是淡淡回应道:“母妃,我说过这些不过都是您的猜测而已,辞安身家清白,并无证据证明他乃是这位崔大人的遗孤。”

韩太妃见她还是如此,干脆直接说道:“你可有想过,他如今重回长安,还这般刻意接近你,其用心是何,你可有认真想过?”

“母妃,您又说错了,我与辞安相识并非是他刻意接近,”谢灵瑜轻嗤了声。

旁人她倒也算了,萧晏行是否刻意接近她,她可是一清二楚。

因为当初反而是她先刻意接近萧晏行。

当初是她先派人调查萧晏行的行踪,随后又可以安排了两人的相遇,这才引发了后面这么多的事情。

韩太妃正看向谢灵瑜,似乎还要苦口婆心。

但是谢灵瑜却率先开口说道:“母妃,我不知你是受了何人鼓动,突然对辞安生出这样的误解。”

“误解?我看是你不敢面对吧,”韩太妃见她如此坚定,似乎也有些怒气。

谢灵瑜知道今夜的谈话注定是没有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