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即便你让我走,我都不……(第4/5页)
但是很快,在她接着读这封信时,谢灵瑜似乎也明白为何韩太妃对此事毫无怀疑。
因为在这封信里,竟是详细了描述了当年那场刺杀的经过。
就连刺客当时所用的刀具,这人都在信上描述了。
她阿耶遇刺之后,谢灵瑜和韩太妃都是立马被请去见了最后一面,因而她们自然也瞧见了当时刺进阿耶胸口的那把刀。
准确而说,那是一把短刀,长不过四寸,刃锋利。
此人应该是为了取信韩太妃,让韩太妃相信他确实是当年刺杀案的知情者,所以他才知道刺杀一案乃是楚王和三千卫合谋而成。
“此人应是圣人身边的人,而且地位定然不低,只怕还位高权重。”
谢灵瑜一时半会也没有头绪。
直到她盯着信纸出神片刻,突然说道:“母妃,这封信能暂时交给我吗?”
韩太妃点头:“自是可以。”
她方才见谢灵瑜对萧晏行已是那般口吻,便猜测着问道:“你如今是全信了母妃先前所说的话吧,虽说你们之间确实有情,但是他若当真是怀揣着这般天大的秘密回来,便已不是你的良配。”
“即便我们不戳穿他,但是倘若有朝一日他事发,便如你方才所说的那样,圣人即便宽容,他也是死罪可逃,活罪难免。你还这般年轻,又继承了永宁王的爵位,岂可与这样的人再有瓜葛。”
韩太妃又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显然萧晏行如今在她眼中早已不是原配。
原本心中还积攒着的些许,因为他对谢灵瑜救命之恩而产生的感激之情,如今已然早已是烟消云散。
但是谢灵瑜却又突然开口问道:“
母妃,依你来看,圣人当年对崔知节大人是何态度?”
态度?
韩太妃有些疑惑,但还是如实说道:“我只听你阿耶说过,圣人在听闻崔大人死讯时,其实心中甚是悲痛。甚至在崔大人死后,多次与你阿耶提起当年往事。”
谢灵瑜心中瞬间明白了,看来自己先前所想的,还真的是对的。
这个人之所以选择将此事向韩太妃告发,而不是向圣人,确实是如谢灵瑜猜测的那般,此人知道圣人对待崔知节的态度,并非如表面那般深恶痛绝。
甚至在崔知节身死之后,所有的恩怨似乎烟消云散,反而随着时间让圣人越发怀念他们年少时一同携手的岁月。
由此可见,这个告密者定然是圣人身边亲近之人。
谢灵瑜再次查看手中信纸,突然她轻咦了声,随后有些惊讶:“这纸……”
“怎么了?”韩太妃听她话到一半,也是有些好奇。
但是谢灵瑜并未继续再说什么,而是直接起身,对着韩太妃行礼后,这才说道:“母妃,我有事儿要先行告退。”
韩太妃见她确实神色有些着急,似乎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去办。
她便挥挥手:“去吧,去吧,你呀也别太累着了。”
随后谢灵瑜边往外走边将手中信纸细细折好,秘密藏在了身上。
这次她连自己的院子都没回,直接便让人准备马车,直奔皇宫。
自打她有了圣人所给的密令之后,出入皇宫更是方便至极。
好在此时未到关宫门的时间,谢灵瑜入宫之后,便直奔着内库。
待她到了内库,便让人去传管事大监。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随后一道微微弯曲的身体跨门槛而入,到了谢灵瑜跟前的时候,此人都未抬起来,只恭敬说道:“奴婢见过殿下。”
“赵大监,本王前来乃是有一事要问。”谢灵瑜直言。
此时出线在此处的人,便是掌管内库的管事赵力全,此人虽说不如圣人身边的田则忠和何安两位大监,但是自从何安倒台之后,皇宫之中能隐隐跟田则忠对抗的便是这位赵大监。
只不过这位更是低调,只一心替圣人守着内库,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按理说,以谢灵瑜的身份,是管不着内库的事情。
但是自从上次圣人让谢灵瑜调查三千卫之后,便给她一件信物,见此如见圣人,先前谢灵瑜连三千卫相关典籍都可以毫无阻碍的查阅。
如今她来内库询问一件事,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不知殿下要问的是何事?倘若奴婢知晓,定是如实禀告,”赵力全恭敬说道。
谢灵瑜之前虽然没和这位赵大监打过交道,但也知道他自是从不牵涉朝政,更是没听说过他公然党争,要不然圣人岂会放心将内库交给他看管。
“我知从前两年间宣城郡进贡了一批纸,这批纸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号称是纸中之王,”谢灵瑜娓娓道来。
赵大监一听登时明白谢灵瑜要问的是什么,他说道:“殿下可是想问澄心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