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长安一别,殿下你可安……(第2/3页)

宁王殿下?

“那这个永字,”有人好奇问道。

“乃是圣人未登基时的封号,待圣人登基后,便将此字赐给了宁王,是以宁王殿下变成了后来的永宁王。如今便是被这位殿下所承袭了爵位。”

众人这才恍然,为何明明单字为尊的亲王封号,永宁王却与旁人不同。

竟是嘉明帝将自己未登基时的亲王封号,赐给了先永宁王。

这是何等荣耀之事,难怪都说永宁王一脉深受帝宠,如今看来确实是未曾夸大其实。

反而因为这等事情过于久远了,反而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永宁王的双字封号是由何而来的。

这明明是帝王能给的圣宠,只怕都给了。

如今看来这位永宁王殿下,能以女郎之身承袭亲王爵位,也并非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毕竟圣人连自己的封号都能给先永宁王,让他唯一的女儿承袭爵位,倒也没什么。

“难怪这位永宁王殿下,在朝堂之上青云直上,去年升鸿胪寺卿之后,不过一年的时间,便接手了礼部尚书一职。如今当真是算得上位高权重,深受帝宠。”

前年礼部尚书便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只是圣人一直未允。

本以为圣人是不舍老臣,但是没想到到了去年的时候,圣人却准许了礼部尚书的告老折子,并且直接任命了永宁王为新任礼部尚书。

这下朝堂上下,这才明白,原来圣人之前之所以未同意老尚书的告老还乡,竟是为了给永宁王殿下铺路。

永宁王殿下先是接手了鸿胪寺卿,历练之后,便升任礼部尚书。

好在这位殿下本就身份尊贵,即便这般迅速升迁,旁人也并无奇怪之处。

反倒是觉得,依照着圣人对她的宠爱,这一切理当是水到渠成。

“就是不知这位殿下,突至扬州所为何事啊?”有一人再次好奇问道。

不过就算是石青色长袍男子这等消息灵通之人,这会儿也答不上来了。

没一会儿,人群这才散去。

但是没想到的是,远处扬州刺史府衙此时险些人仰马翻,在刚才一个人匆匆下马进门之后,原本还安坐在府衙里的刺史这下手忙脚乱。

扬州刺史此人姓魏安,此人虽说能力并不是十分出众,但胜在对圣人忠心。

因而素有天下钱仓的扬州,堂堂刺史之位才会落在他这么一个看似并不出众的官员手中。

毕竟有时候对于帝王而言,能力出众和忠心,反而忠心更为重要。

魏安慌里慌张说道:“殿下的船竟只剩下一个时辰,便要到码头了?不是说还有一日有余的,怎会如此之快?”

永宁王殿下尊驾亲临扬州,这等大事,魏安作为扬州刺史自然是千万分在意的。

所以这几日,他甚至还让人去通知各大临街商行,赶紧将铺面收拾的光鲜亮丽,毕竟殿下不管是从陆路还是水路入城,都要从街道上路过。

特别是殿下车马必会经过的街道,每家商行就连窗户框上都不许有一丁点灰尘。

势必要让这位从长安远道而来的殿下,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谁成想魏安拍马屁的想法倒是挺好,但是没想到,原本说是一日后才会到扬州的永宁王殿下,居然就在今日,就在一个时辰之后便要到了。

于是魏安喊道:“赶紧通知别驾、长史、六曹参军等诸位大人,赶紧到码头迎接各位大人吧。”

“还有各县的诸位大人呢?”底下有人问道。

魏安说道:“江都县离此处甚近,便去通知好了,至于其他州县所距甚远,让他们尽快赶来便是。即便赶不上码头上迎接殿下,这给殿下接风洗尘的宴会定是要尽数到齐的。”

如此说来,便有人急匆匆前往江都县城的府衙报信。

随后诸位大人开始朝着码头赶去,而魏安尚未到码头呢,便已经派兵沿路开始清空各处。

就连码头上,各家商船游船如今都一律不许靠近码头。

一时间,码头上、江面上不能停靠的船只,纷纷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码头上原本还在搬卸货物的船工,也被赶离码头。

扬州乃是天下经商者的汇聚之地,南来北往的货船是络绎不绝,每天各家商行都会到码头上来接货。

突然大批士兵到此,直接接管了码头,还将所有无关人等

都赶走。

因此众人虽然被驱离码头,却也并未真正离去。

而是纷纷驻足在士兵所划定的区域之外,看着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穿着单薄衣衫的船工还面面相觑。

倒是有几位管事的,此时聚集在一处了。

“这突然是怎么了?我家商船刚要靠码头,却又被驱赶了,”一个商行管事抱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