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阿瑜,我可算又抱住你……(第5/6页)

谢灵瑜这次一下子坐不住了。

她再也顾不得旁的,直接去往前院,与其在此坐等,倒不如直接寻人问个清楚。

果然魏安和司马宋元友都不在官衙之中,府衙里的人见谢灵瑜突至,吓得更是大气不敢出一声。

“魏刺史身为扬州主官,如今他在不在扬州城内,你们竟与我说不知?”谢灵瑜冷眼望着回话之人。

回话之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他哪里是不知,他是不敢说实话啊。

刺史大人临走之前,可是千叮咛万嘱咐,海陵县水匪和流民作乱一事,切切不可惊动永宁王殿下。

谁知这位殿下竟直接来质问了。

他们这些留守之人,还并未听到关于海陵县传回来的消息,又如何回答。

好在谢灵瑜在堂上坐了不久,别驾曹天赶来了,他冲着谢灵瑜正要行礼,却被谢灵瑜抬手打断直接问道:“说吧,魏刺史究竟在何处?”

“魏刺史此刻应是在海陵县,”曹天小心翼翼说道。

他当然也不敢隐瞒更不敢胡说,只是避重就轻的说了这么一句。

谢灵瑜当即气笑了:“到了这等地步,本王这个扬州大都督竟还不能听一句实话。”

这下曹天心底咯噔一下,知道坏了。

他也是个机敏的,霍地一下便双膝跪地说道:“殿下恕罪,并非微臣隐瞒,刺史大人先下正率兵平定海陵县水匪作乱,微臣等惶恐,生怕惊扰殿下。”

“本王代圣人巡查江南,如今扬州周边县府出现犯上作乱之事,尔等居然敢一再隐瞒,莫不是真当本王是泥捏的不成?”谢灵瑜疾言厉色呵斥。

曹天这下是真怕了,忙不迭告罪:“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谢灵瑜冷眼朝他望去,语气冰冷道:“魏刺史如今不在城中,你作为一州佐官,理应代行刺史之责,本王暂时不会动你。”

这一番话叫曹天心头微微松了一口气,但一想到这个暂时二字,他心底又惧怕不已,只盼着刺史大人能得胜归来,最好是能快快平定海陵县之乱。

谢灵瑜见状,只得继续问道:“魏刺史这次平乱,带了哪些人随行?”

“司马宋元友大人,司法参军萧晏行大人,还有……”曹天一一点名了此次随行官员。

谢灵瑜听到萧晏行确实也一同前往,心底还是稍稍放心。

说到底,不管包藏祸心之人是谁,她却对萧晏行最为放心,只要有他在的话,对方定然不会轻易得手。

即便这次海陵县之乱是一个圈套,谢灵瑜相信他也定然能平安归来。

毕竟他早已对扬州内官员有所提防,以有心防备有心,她信萧晏行会赢。

于是谢灵瑜不在府衙逗留,而是先行回去静待消息。

到了晚上,谢灵瑜也并未歇息,院内掌起了灯。

戌时,听荷站在旁边瞧了几眼,本想着劝殿下早些安置,却又不敢多言。

却不想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院门被扣响,王府护卫穿过院子到了正房门口禀告:“殿下,扬州魏刺史前来求见。”

谢灵瑜神色一振,整个人瞬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随后她说道:“让他进来。”

没多久,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而此时谢灵瑜已经从原本的书桌前,坐到了正房上首之位,而魏安进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人。

谢灵瑜抬头望过去时,魏安进门因为微微低着头,她一眼便与站在他身后的人视线相撞在一处。

萧晏行身上穿着的盔甲竟还未退去,一身戎装衬托他整个越发挺拔。

他身上那股子清冷疏离的气息,也因为这身过于英武的戎装而退散了些许,只是身上反而增添了几分肃杀冷冽之气。

“下官魏安叩见殿下,”魏安竟是当场便跪地行礼。

萧晏行站在他身后,自也是跟着一并行礼。

谢灵瑜原本不想轻易放过魏安,但是她与萧晏行相遇到如今,何曾让他这般跪拜过自己,当下她便说道:“魏刺史平乱归来,何至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魏安没想到自己竟能听到永宁王殿下如此和颜悦色的声音,毕竟先前曹天到城门口迎接他们的时候,说的那叫一个严重。

特别是说殿下已经得知海陵县有匪患作乱一事,原本还沾沾自喜自己大胜归来的魏安,这下连得意都不敢了,只恨不得连滚带爬的过来请罪。

魏安只以为谢灵瑜这是要先礼后兵,哪里敢起身,只跪地说道:“殿下,海陵县匪患作乱,下官收到来信,立马领兵支援,未能来得及禀告殿下,实乃是大罪。”

“魏刺史,本王既是让你起来回话,怎么,还要本王亲自扶你不成,”谢灵瑜见他还是跪着说话,而身后的谢灵瑜也一并跪着,当即声音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