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5页)

贵吗。

“不贵,京城跟州城老爷们都看不上,说这是穷人才穿的,所以不贵。”

这话一说,众人松口气。

小宋训导问出张推官也想说的话:“你们怎么知道这是棉衣的啊,其他人可都不知道。”

“我们走街串巷送货,最怕的就是冬天,有保暖的东西,肯定奔走相告。”

“保命的东西,肯定在意的。”

“那我们怎么买呢,多少钱呢。”

“今年不成了,安丘沾桥种的都少,明年应该能买到。”

这个问题只有纪楚能回答,棉花他一手扶持,至今也未定价。

今日看到酒楼众人的反应,别提多高兴,因为这个价格,终于可以定下了。

纪楚继续道,“如果售卖的话,大概是一斤棉花五十文。”

五十文。

这价确实不高。

可一件棉衣也要两斤棉花,再加上布料针线,就算用了旧布,也要两钱银子吧?

如果想要一身整齐的,怎么都要近一两银钱。

还是贵的。

所以纪楚继续道:“最好是自家种,反正能跟麦子接茬,各家种个够自己穿的,也就足够了。”

自产自销,把多出来的棉花换成旧布。

这样就能压低成本。

今年的安丘沾桥,基本都是这样做的。

众人听着,只觉得这个主意好,各家都约着明年买些棉籽回家种。

反正卖不上价格,自己种自己穿,是最划算的。

有些人觉得可惜,这么好的东西,贵人们竟然不要,所以卖不上价。

也有人说,如果他们想买的话,咱们还买得起吗?

众人热热闹闹讨论,最后结果是:“贵人们不识货!好东西便宜咱们了!”

“没错!什么雅不雅,俗不俗的,好用就行。”

说着,热乎乎的羊杂汤上来,纪楚等人听得高兴,吃得也开怀。

小宋训导震惊道:“这里的味道不比那家酒楼差啊。”

张推官同样点头,吃得很痛快。

如此热闹的气氛中,众人推杯换盏,就连纪楚都多吃了两杯酒,棉花的发展,确实让他心里踏实。

但张推官跟小宋训导则越喝越多。

原本两人心情还不错,但一提起纪楚今年的考核,以及州城的生活,便连连叹气。

县官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小考大家都经历过了,如今说的就是大考。

张推官之前是张县令,叹气道:“太难了,吏部连番问话不说,还有其他长官查问,最后还要见知州大人。”

“但凡问题,无不尖锐,问得人冷汗直冒,双腿颤抖。”

反正他那时候是这样的。

估计也是喝多了,张推官压低声音道:“这就算了,等待官职时,那更难熬,同一批上来的官员,至少有三到六个。”

“但好职位顶多俩,那怎么办,只能抢啊。”

所以明里暗里的绊子不少,大家都是面上和气,比政绩比人脉比学识。

稍不留意还会结仇。

张推官要不是靠着他家世好一些,根本做不到推官的位置。

可也是这样,就跟人结仇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位置之争就是权力之争,确实残酷。

张推官还道:“听说你这一批人里,带上你一共六个,你们六个比,到时候暗地里绊子更多。你政绩好,却也不见得轻松。”

说到这,便是推心置腹了。

可小宋训导嗤笑:“你以为都是你?当个县令都当不好,还教纪大人做官呢,纪大人会管这些?”

纪楚正听得入神,回头一看,这小宋训导也喝醉了,指着比自己高一级的张推官道:“你不行就别教别人。”

“你以为你好吗?拿着那么好政绩过来,十个考生十个秀才,然后呢?”

“然后去当数科训导?!你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你教四书五经啊,多少人登门拜见。自己选了个冷门的数科,还说别人。你就会做官吗?”

好好好,两人本来是暗地里看不上,现在直接吵起来了。

也就是喝醉了,否则不会这般直白。

众人看得好笑,那小宋训导停顿片刻,竟然哇的一声哭了,过来拉着纪大人袖子道:“大人,求你救我啊。”

“那数科,那数科他没学生!”

“我是一个没有学生的训导!”

纪楚震惊。

没有学生的训导?!

张推官还冷冷地补刀:“现在都尊儒学,谁去学数科,科举又不考。”

“明年便是乡试了,没人肯学的。”

说着,小宋训导更想哭了。

不要啊。

他跟纪大人辞别的时候,一腔雄心壮志,就想做好数科,扶持工科。

现在连学生都招不到,他就是光杆大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