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5页)

会是谁?

不像是右都事,他那句话太过突兀,并非正常行事。

但总归是吏司里面的人。

这不着急,可以慢慢看,反正他在这时间还长。

纪楚没等太久,就被许知州召见。

这次连李师爷也不能入内,只能跟纪振,李纹一起在外面等着。

许知州今年五十三,年纪不算特别大,精神也还尚好,但能闻到汤药味道,估计也是事多心烦。

纪楚上前拱手道:“下官纪楚,拜见知州大人。”

许知州看向纪楚,笑道:“虽说头一回见,却像是神交已久。”

说着对邓成道:“给纪县令看座。”

提起这事,纪楚再次解释道:“当年匆匆赴任,所以没能来曲夏州拜见长官您,实在失礼。”

三年前那会,纪楚病得太厉害了,权衡之下还是先去赴任。

不然纪楚觉得,他都撑不到地方。

这都是小事了,许知州后来知道经过,甚至知道纪楚还托人送信但迟到了。

好在张推官又带来一封信,让他不至于生气。

许知州厌烦不讲规矩无礼之人。

如果没有后来补的那封信,估计确实会对纪楚有些偏见。

不提之前的事了,许知州直接道:“听闻咸安府的蔡一繁蔡先生还在州城吗。”

纪楚下意识抬头,就连邓成也震惊。

您问的这般直白吗!

纪楚答道:“在,同下官一起住在驿馆。”

“可是咸安府户司给的职位,有说是什么吗。”

看来许知州甚至知道信件大概内容。

纪楚继续如实答:“没有具体职位,只讲想请我去,对棉花,油菜,都很感兴趣。”

“想来不会低于从六品。”许知州笑着道,“咸安府的知府我认识,同在国子监读书时便是个急脾气,但人不错,他估计在着急本地磨油作坊。”

曲夏州的油菜产业马上起来,最近的咸安府依靠蔡一繁建起十几家磨油作坊,只是最近管理混乱,很需要一个人处理。

想来他们的人选便是纪楚。

许知州还笑:“他还绕过我,先给你写信,又给咱们吏司写信。”

总之一句,就是想把纪楚要走。

纪楚有些诧异。

原来是这么回事,忽然之间有些心虚怎么办。

咸安府依靠蔡先生建起作坊,他现在还要把蔡先生拐走。

许知州则打量这个年轻人,想知道他的真实意愿。

不管去哪,这都会是个好官。

许知州眼中带着不遮掩的欣赏,等纪楚抬头时候却又闪过了,只有邓成在旁边看的明明白白。

“所以,你的想法是什么。”

方才在吏司考核,那边右都事就问这个问题。

但那在众目睽睽之下,纪楚绝对不可能回答。

这会许知州再问,纪楚还有些犹豫。

许知州也不急,只道:“今年空出来的职位,一个户司右都事还不错,还有工司,州学,司狱司,通判处等等。”

“户司跟州学都还不错,你跟周大人关系也不错,他们礼司虽没空缺,你若想去也不是问题。”

就差说一句。

州城各处,随便你挑。

堂堂知州,给这样的好处,谁听了不心动。

可这些话远不如最后一句:“棉花之事未成,你还不能走。”

这就是许知州的意思。

棉花之事未成。

什么事?

低价交换售卖的事。

压制棉花名声的事。

甚至让他去礼司,同样是为了这个事。

压的时间越久,能买到棉花的穷人就越多。

曲夏州百姓太苦了。

不能让他们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只怕纪楚一走,这事直接反弹。

所以许知州才这般“大方”,他不是对纪楚大方,是真的可怜曲夏州百姓。

而且他认为,纪楚大概率不会走的。

因为这孩子不会半途而废,看着未完之事。

这不像纪楚的为人。

那问题来了。

纪楚既然不走,为何不澄清?

邓成都回过味。

是啊,为什么不澄清跟咸安府的关系,天知道因为这件事,州城衙门不少人对他有意见。

那蔡先生又是怎么回事,为何还在?

纪楚见话都到这份上,也不再隐瞒,开口道:“知州大人,您认为棉花之事未完,还有哪些未完。”

种的面积太少,一旦放开,便会供不应求,肯定是价高者得。

那如何提高呢?

纪楚直接道:“机器。”

“大人您看,咸安府为何新建十五座磨油作坊,磨油的速度,远超除了安丘县呼文村作坊之外的所有商户。”

这话好像有点难理解。

意思就是,曲夏州一百多个作坊,把呼文村去掉,剩下所有大大小小作坊产量加起来,不如人家新建的十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