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3/5页)

相信她?

陶乐薇脸上浮现笑容,坚定地点头。

她会好好努力的。

说做就做,第二天早上,陶乐薇便跟李娘子出门,帮忙找找蜂糖的销路。

而且她还让人问问,预计有多少蜂糖,她心里也好有个数。

她甚至隐隐有个想法,倘若把制糖作坊开到州城,专门用来加工,是不是会很不错。

这边如火如荼进行,不少县里的蜂农都往陶乐薇这跑,明显是信任的。

纪楚则稍稍松口气,然后就要开始收夏税。

在县里时,他是收税交税的那个。

如今是只管收了。

现在总算知道,户司怎么算出各县的田税额度,以及要如何权衡利弊。

再者,还会受到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的压力。

各个县之间互有比较不说,陇西右道共计五个州府,同样要比较。

这份评价甚至会直接上报到中央朝廷,由户部,吏部共同记录。

这些成绩,可不仅关乎陇西右道所有知州,知府的政绩,甚至跟全州,全府的官员有关。

倘若成绩不好,那肯定要记一笔的。

了解到这里时,才有人幽幽道:“这下你知道,你头一年给曲夏州拖后腿,让大家都为难了吧。”

直接搞了个倒数第一!

要不是许知州跟户部吏部关系都不错,他们那年的奖金都快没了!

这合理吗!

纪楚被说得有一点点心虚,但大致还是理直气壮的。

他到安丘县第一年,就是故意的。

不过就算知道这件事,估计还是会那样做。

在户司同僚的奖金,以及全体安丘县百姓七成赋税里。

他果断选择减少后者的赋税啊!

而且他都是选择性如实汇报,都是真实数字!

好在大家没有过多纠结,先不说那一年没有实质损失,再者纪楚的为人,大家心知肚明。

他那么做,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谋利,肯定有原因的。

都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要提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下面汇报上来的亩产,查验核实的同时,计算出应缴的田税。

有之前的数据跟现在的数据对比,纪楚明显能感觉到,本地赋税在逐渐减轻。

或者说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这让纪楚心里稍稍安慰,就怕再看到安丘沾桥的情况。

看来这些年来,许知州一直在处理这件事,他身居高位,做的事情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也确实有效果。

只是这效果,不如安丘沾桥明显罢了。

纪楚微微摇头,拿出算盘开始拨珠子。

户司上下忙得昏天黑地。

这可是一年到头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重要的时候,务必认真仔细!

于是纪楚最近,基本都泡在户司,工司那边顶多点个名。

对此工司主事乐见其成,甚至道:“点名都不用了,知道户司忙,快去吧。”

纪楚抬头看看工司主事,并未再说什么。

可他明显发现,工司主事似乎有些不开心。

这点不开心并非是冲这个冲着他,更像是觉得无聊?

但看着主事最新买的鹦鹉,他不是玩得很起劲吗。

纪楚摇摇头,老老实实去户司。

在这时候,户司同僚们还不忘见缝插针,私下推荐各县种棉花。

棉花这好东西,他们也想要啊!

麦子马上收完,基本就可以接茬种棉花,绝对不能耽误。

去年那会,曲夏州十七个县里,已经有八个县在种,或多或少不用再说,反正只要种了,就知道好处。

不止如此,就连其他县里的穷人,都对棉花十分感兴趣。

过冬这种大事,谁不操心啊。

只是各地长官态度不同,也不愿意帮忙去安丘沾桥买棉籽,很多农户只能自己跋山涉水去买。

那些长官们的理由,大多都是:“上面都说不雅,我们真的要种?”

“京城二王爷都不喜欢啊,不好触霉头吧。”

“庸俗,不种。”

户司的人都无语了。

他们在州城的人都不怕,你们在县里怕什么。

没听过那句话吗,山高皇帝远的,谁怕谁啊。

再者,又不是让你们穿,是让百姓种百姓穿啊,当然他们也能蹭一点。

怎么还拿不上了。

户司这边施压,各县长官只好捏着鼻子答应。

不过这事做得巧妙,说出去也只讲是百姓们自发行为,不会有人受到惩罚。

这跟纪楚当初猜测得差不多。

一边是远在天边的二王爷,一边是顶头上司户司,绝对会偏向后者。

棉花,他们曲夏州种定了。

下面的百姓们,则不用过多动员。

只要有能保暖的东西,他们肯定会努力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