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4/5页)

这一看,就是真想建弹花作坊的商户。

于是州学便出现神奇的一幕。

刚刚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们,正垂头丧气,想着自己能不能考中时,便看到隔壁一向冷清的新数科人头攒动。

“他们在干什么啊。”

“手里拿的是银票吗。”

“为什么啊。”

“他们想买弹花机!如今最好最先进的弹花机,只有数科这边有图纸!”

再看原本应该落寞的数科学生们,他们虽然一直摆手拒绝,可面容红润,形容自然,嘴里还道:“我们忙着呢,真的造不出那么多。”

“太多了,大家平日除了学习,就是去督造弹花机八号,真的没空。”

最后实在扛不住,小宋训导同样让他们早点离开,只好道:“给我们时间商议一下好吗,看看能不能分批交货。”

不是数科不愿意多做,多做他们也有钱赚。

上到夫子,下到学生,都能从中分到利润。

关键是忙啊,真的来不及。

这让刚从科考场出来的秀才们开眼了。

数科的事情他们都知道。

但根本不知道,他们这样受欢迎?

也就是州城的学生们赶紧解释,平日不是这样的,就是现在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棉花。

不对,是因为他们有真才实学。

他们学到的东西非常有用。

没有弹花机啊,也会是其他东西。

更好用的车马器具,都可以建造,这就是数科跟工匠学结合之后的魅力。

要说以前的秀才还算吃香,这些年已经很一般了。

完全不如这些没有功名的数科子弟。

“别看了,你们要去当工匠吗,奇技淫巧罢了。”

有个酸秀才脱口而出,本以为身边考生们会附和,谁料大家眼里都有些艳羡。

旁的不说,有个能赚钱的营生贴补家用,那该有多好。

最近几年里,曲夏州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但跟书生们关系不大。

顶多开了几家私塾罢了,那也不是所有秀才都适合教书,更有大把的人靠着算账写字谋生。

算账写字的钱别说养家糊口了,自己吃喝读书都顾不上。

三年五年的还成,但一直这样一事无成,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读书了。

数科,似乎是个出路。

那些秀才都没考过的人都能去,他们是不是也能去。

怎么也是官学下面的数科,过去读书做事不丢人吧。

“考不上举人,去数科似乎也不错。”

“是啊,反正前途是不愁了。”

肯定不用发愁。

看看那人家新数科门前多少人就知道了啊。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什么好,什么不好,心里都清楚的。

“我反正大概率考不上的。”

“今年这么多考生,只有十五个举人名额。”

是啊,只有十五个!

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大多数人,似乎只能在此止步了。

这么一说,数科似乎真的不错。

而且大家又不是真正的匠人。

州学有人道:“他们自称工程师,还是纪大人给的名字。”

工程师,听着好像不错,跟匠人还不一样啊。

眼看考生们议论纷纷,巡考脸色越来越难看,直接道:“纪楚呢,不管他在哪,都把他给我喊过来!”

作为京城礼部派到陇西右道的乡试巡考,张巡考为正四品大员,这会真的生了气,就连许知州都要避让三分。

所以纪楚这次,是真的要直面张巡考了。

“成何体统!看他把官学搞得乌烟瘴气,这合适吗。”

大家看的明白。

巡考如此生气,就是因为有危机感。

那么多考生都不是傻子,科考不成,自然要选其他路走。

现成的数科摆在这,很难不动心啊。

数科,工程师,听着好像不一样。

纪楚明晃晃在跟儒学抢学生,身为儒学大家的张巡考,必然不允许这种欺师灭祖的行为发生。

大家只能暗道纪楚倒霉,他已经在外面躲一个月了。

眼看只要放榜出了成绩,巡考他们便会带着成绩离开。

谁料正好赶上棉花快要收获,赶上数科如此受欢迎。

许知州微微摇头,也没什么办法,让手下找到还在巡视的纪楚,让他回州城一趟。

差役在沾桥县找到纪楚的时候,十分无奈道:“许知州说,您不用着急,慢慢去就成。”

着不着急,都要面对巡考了。

纪楚看着面前的弹花机十二号,颇有些感慨。

如此大型的设备,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做出来。

听说蔡夫子,张玉春他们,已经准备造更高效的机器了。

想到这,纪楚便无比高兴。

只有这些机器有进展,便是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