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5/5页)

但对于棉花,特别是如今曲夏州的短绒棉来说,有些不适用。

夫子们现在要针对棉花的特性,造出更适合短绒棉的织布机。

曲夏州的棉花产量日益增加,这种织布机必然会畅销的。

谁料这件事刚刚确定,外面就有人得知了。

弹花机不用说,各家都买得有。

但适用于棉花的织布机却是个新玩意,而且是个一定能盈利的新玩意。

别说本地的织户了,隔壁永锦府织户们蜂拥而至。

“我们永锦府做惯布料生意,以后肯定也做棉布买棉,所以前来预定。”

“只要效率好,织出来的布料好,有多少我们买多少。”

“白叠子放在前朝可是贡品,倘若能大量产生,还怕卖不出好价?”

你们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项目刚刚立项,怎么就来预订了?!

不怕我们做不出来?

谁料这些织户们道:“最厉害的工匠夫子,跟最厉害的数学夫子,你们要是造不出好的织布机,那才叫奇怪。”

“是啊,你们还是官学的,能不相信你们吗。”

即将离开的张巡考他们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其实改进机器的需求一直都在。

而能改进机器的人才也一直都有。

只不过两者并无交集,才会让很多事情搁置了。

现在的数科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必然是双赢的局面。

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规矩,把这些都压制下去,简直是倒行逆施。

只要能提高生产力,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难道这才是纪楚的真正想法?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可以用,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来解释。

无论是数科的人才,还是当地百姓。

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张巡考有些迷茫,但随行的几个官员却暗暗记下。

这种讲究实际的官员,可太少见了。

曲夏州数科的事情本就引起关注,张巡考极为古板,大家也是知道的。

不少地方数科,见张巡考都没反对,自然也起了想法。

要不然去曲夏州州学取取经?

就算当地官学不在意,但数科训导们肯定在意啊,如果能把数科扶持起来,自然算功绩一件。

而且他们再不扶持自家的数科,这些夫子都要往曲夏州跑了。

最先过来取经的,肯定是咸安府府学的数科训导,这位数科训导早就着急了。

看看人家的数科,再看看自家的,自家这边也要没学生,能不着急吗。

现在不急,等数科直接被取缔,那自己的官位都没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数科训导全部齐聚曲夏州。

小宋训导都傻眼了。

他什么时候这么重要了?

还都向他学习,知道他怎么办到的吗。

小宋训导对自己三叔道:“我的办法就是,抱紧大腿。”

抱紧纪楚的大腿!

按照他说的做就行。

他三叔无语,让他认真回答。

之前侄子要当数科训导时,也只想让他试试看。

没想到真的做出成绩。

这种时候,必然要做个表率,这对傻侄子的晋升很有帮助。

三叔更无语的是。

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做事升职。

还不如侄儿运气好更重要。

哎,算了,侄儿不算聪明,好在听劝。

这位即将升职为官学左训导的宋三叔,继续给侄子指点:“扶持起整个陇西右道的数科,以后我的位置,就是你的。”

小宋训导想到这,立刻点头,他肯定会的!

不管是为了升职,还是为了纪楚,他都会努力!

宋三叔轻轻叹口气。

数科的崛起,已经成为定局了。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极好。

纪楚这人,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棉花马上就要收获,纪楚的名字,会让更多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