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8页)
“人是没问题,武器盔甲却有问题。”邓成直接道,“你在安丘县时,常备军那边应该提醒过,说边关各县,其实都应该给常备军补给,记得吗。”
纪楚记得,他去安丘县第一年,常备军那边就送过信件,说过这件事。
不过以后再接触,也一直也没提。
没提的原因,那就是岳将军知道陇西右道各地情况。
尤其是曲夏州,情况最为糟糕。
许知州也能派来,其实也有岳将军暗中上书的缘故。
岳将军带着五万常备军将士,也算顾得住温饱。
只是他们那边条件更加艰苦不说,那武器铠甲,却也不是自己能造的,如今还在用十几年前的库存,许久没有更新了。
平临国承平已久,这些问题并不罕见。
朝廷用钱的地方多,这处也没什么大的战事,只要收缩关口,减少开支即可。
许知州说的帮助,便是让纪楚在曲夏州户司多多扶持常备军。
以前的曲夏州或许拿不出银钱,整个陇西右道也就永锦府时不时支援一些。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必然要有所付出。
那常备军艰苦,又为平临国,尤其是西北百姓殚精竭虑,不好让他们再苦下去。
纪楚听邓成说完,苦笑道:“给我揽了个大活。”
“我们相信你。”邓成自己也笑,继续道,“主要是武器装备确实要换了,明年你多多操心。”
明年的纪楚依旧在户司跟工司。
也不对啊。
之前讲,等乡试结束,就有人来接替户司右都事的位置,纪楚本来都做好准备了。
而且户司的棉花也走上正轨,他专心在工司任职,那也是可以的。
现在右都事人呢?
邓成惊讶:“许知州没跟你讲?”
这还真没有的。
知州最近事情太多了。
邓成低声道:“那右都事年前就能到,进士出身,之前在江浙做县令。”
纪楚松口气,人来了就行,他到时候也能见见。
“别啊,他应该来拜见你才是。”邓成直接道,“你要成为户司左都事了,他身为你的下属,难道不该来见你?”
曲夏州官员变动极大。
许知州带着学生户司主事裴大人回京,主事的位置便空出来,由如今的左都事担任。
而左都事的位置,自然由右都事补上。
现在的户司右都事,正是纪楚本人。
乍闻这个消息,纪楚都震惊了。
怎么没人告诉他?!
邓成摸摸下巴:“大家都太忙吧,而且给你升职,理所应当。”
别看纪楚去年才升为从六品。
可他为曲夏州做的贡献,足以让他跳着升职了。
去年那会,人家咸安府都要给他正六品的职位。
今年曲夏州直接给了,难道不妥当?
恐怕没有人觉得不行。
觉得纪楚德不配位的,一个指头都数不来。
就是因为太正常了,故而都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要不是他们这会提起来,邓成都忘记跟纪楚说啊。
纪楚哭笑不得,朝邓成拱拱手。
不管怎么说,升职都是好事。
而且这么看的话,他所在的户司,工司变动都不大。
户司的上司还是之前的上司。
工司景大人这半年才支棱起来,故而原地不动,所以依旧是工司主事。
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估计就是新来的知州了。
但知州身边还有沈通判,这让纪楚很是放心。
邓成反而道:“还有学政,新学政什么脾性,还不知道啊。”
这让纪楚立刻收敛笑意。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哎,人事变动,都惆怅啊。
邓成见他如此,拍拍肩膀:“等你当上本地知州,那就一切随你了。”
知州全称是全知州事,便能知道分量,也是从四品官员。
在地方上,能作为从四品,已经很厉害了。
唯一有所拖累的,大概就是纪楚为举人出身。
在如今的正六品的品级里,都不算高的,越往上越难。
邓成思索片刻,对别人来说难,对纪楚或许也还好?
算了,不想那么多。
不过邓城去常备军之前,又说了最后一件事:“我爹他们所在的广宁卫会派人过来学习种棉花,到时候还请你帮忙。”
这不是邓城头一次提了,纪楚还是摇头:“西北的棉花在东北种不成。”
“我说过了,但他们还是要来,就算种不成,应该也能买些棉花回去。”
只是这一路的价格,就要飙升了。
像西北常备军这般人手一套棉被服,是万万不可能。
邓成是走了,却把一个个问题留下来,还贱兮兮道:“全靠你了。”
若不是真的关系好,只怕都不敢这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