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5/6页)

一切都要快,半点都不可拖沓。

对比先皇隆重的葬礼,太子葬礼显然迅速许多。

消息传到曲夏州,纪楚并未放松,只是督促工业作坊园最后的施工,以及钢材厂锅炉的修建。

不管外面如何变化,他们手头的事绝对不能停。

现在比的就是时间了。

太子妃要快点让世子登基。

二王爷身边的人,则要快点让他尝到权力的滋味。

所有人争取的,就是时间。

而纪楚家又有人登门了。

二月二十五晚,薛明成拿着另一封京城密信过来,说的正是太子妃的计划。

放在之前,纪楚自然想知道密信内容。

他最欠缺的,便是这各渠道的信息来源。

如今也就林元志还在翰林院,能给他发些边角料的消息。

但如此机密之事,肯定没掌握。

到了此刻,纪楚问出薛明成早就想回答的问题。

“薛大人,您的信息渠道堪比廖知州,当年也不逊色于许大人。”

“倒是让本官有些好奇。”

薛明成并不意外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说了,甚至还能买一送一,再回答另一个疑问。

“纪大人,太子薨逝消息传开前,我与廖知州请你过去时,你就在奇怪,为何我们二人消息来源一致,来的时间也差不多吧。”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

“纪大人,我曾任五王爷的幕僚。”

“廖知州做将军时,也曾是五王爷的手下。”

再多的,已经不必再说。

纪楚这样聪明,必然了解他此次前来的目的。

“纪大人,世子尚且年幼,即便太子妃手腕了得,但二王爷的身份在那,以后必然掌权。”

“等他掌权,幼年皇帝如何自处,又怎样防止二王爷野心膨胀?”

“让世子立即上位,不过饮鸩止渴,阻拦不了成年的二王爷。”

“到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道是纪大人想看到的。”

“您想要火器重启,想要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实现吗?”

“远的不提,等二王爷稍稍回过神,您猜他第一个要报复的官员是谁。”

是许义许大人。

当年的仇怨早就结下,确实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纪楚在曲夏州做官,许大人帮他太多。

去年陷入棉花低价风波,许大人远在京城也在帮他。

再者,他们都看得出来。

世子登基,依旧阻止不了二王爷掌权。

唯有一个方法。

换个更靠谱的,而且绝对会对二王爷下死手的人,方能阻止这一切。

薛明成给了答案。

五王爷。

曾掌兵权,被先皇夺权给太子让路,随后赋闲在家近十年,近两年才能做些杂事的五王爷。

曲夏州的薛明成,廖知州,以及兵司主事,都是他的人。

说明这些年来,他虽被打压,但依旧有所经营,还特意派人到颇具潜力的曲夏州,甚至早就注意到纪楚。

这才有廖知州的赴任,廖知州想要的火器重启,跟曲夏州的数科太契合了。

薛明成摊开手里的密信,直接递给纪楚:“这是五王爷的给你的亲笔信。”

信件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跟世子,二王爷,以及谁当皇位并无半点关系。

是一封准许火器重启的文书。

这封信并无日期,但落款竟然是漳启皇帝。

五王爷还未上牌桌,已经自称帝王。

这封信是五王爷的投名状。

拿着这封亲笔信,纪楚上可告知太子一派,让他们提防五王爷,下可威胁这位,让他不再生事。

又或者帮他完成心愿,从此火器重启再无阻碍。

只看纪楚此刻的想法。

五王爷,好魄力。

薛明成上前一步:“纵观平临国三位皇子,唯有五王爷可行。”

他一直都是五王爷的人,甚至许大人都知道一二。

当年消息灵通不说,还不站队,更是滑不溜手。

他这样的人,早就认准五王爷。

只是太子根基太深,先皇压制得又狠。

他们以为此生无望,只能暗地里做点事。

而且太子宽厚,等太子殿下登基,还会给五王爷机会,让他重整军备,再次被重用。

没想到,就在他们认命为太子做事的时候。

老天又给了机会。

倘若这次再不把握住,那就太可惜了。

纪楚不是他们唯一在招揽的官员,但却是名册上最重要的人。

这位见识本事都不俗。

让他站队五王爷,则此事必成。

薛明成少见激动:“纪大人,以你的聪明,肯定能看出来,京城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多犹豫一分,便多一个人受苦。”

就在薛明成还要再说时,纪楚家门又被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