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4/5页)

六年前就是八九月份出发,到地方的时候,可把人累得够呛。

纪楚还没回纪家村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堵在门口。

现在他回来了,人肯定更多。

之前是陶乐薇帮忙应对他们,现在也换纪楚接手。

只是接手之前,他还要陪乐薇回娘家一趟,就在隔壁村,一日就能来回。

期间李师爷也要回老家,李娘子已经在家里等他,他们要把坟墓修好。

等那边情况差不多了,纪楚也会前去,陪着李家修缮祖坟。

不过去陶乐薇娘家前,她本人则有些迟疑。

陶乐薇从曲夏州出发回乡的时间,跟纪楚去京城的时间差不多。

若不是帮同乡黎士杰带些东西,时间还能更早点。

不过她跟李娘子不用赶路,一直到四月底才到地方。

回了家乡之后,乐薇跟李娘子自然颇为感慨。

一别六年,肯定有很多话要说。

李娘子则道:“我要回李师爷老家,把旧房子收拾收拾,看谁还敢欺负我们。”

李家的事,乐薇自然知道。

李家人丁单薄,考上秀才前几年,李师爷日子还好过些,多年没中举,就被村里人嘲笑。

连带一家三口日子都不好过。

要不是李娘子性格泼辣,加上李纹也是个调皮的,肯定被欺负得很惨。

所以他们一家才选择去李娘子的娘家,也就是纪家村教学。

正是因为这样,纪楚需要师爷的时候,便请了他家。

时过境迁,李娘子依旧咽不下那口气,肯定要回去打脸的。

李娘子说完,又对乐薇道:“你也是,千万要硬气。”

陶乐薇家里五个女儿,最小的是弟弟,家里什么情况自然不用讲。

她家祖父母都是不喜欢女孩的,特别是她。

要不是被婆母知道,把她救下来,别说当官娘子了,估计命都没了。

所以她从小日子都不好过,纪家送来的口粮,也多是全家吃用。

其实那时候纪家日子也一般,完全是可怜她。

当时大家也不知道相公读书与众不同,所以早早定下娃娃亲。

等相公考上秀才时,她在娘家的日子才好过很多,但依旧要给弟弟当牛做马。

想到以前的日子,再想想现在,陶乐薇有些沉默。

若不是为了娘,她其实对老家并没有什么眷念。

回家之后,她跟李娘子的担心果然是真的。

因为跟纪家的姻亲,她家情况好了不少,家里房屋也比之前好一点。

但仔细问才知道,修房子的钱,竟然是卖人参换来的。

怪不得每年都寄回来人参,可她娘的病却一直没好。

再待几日,还发现他们试图用相公的官声牟利。

自己千叮万嘱,家里就是不长记性。

说到这,陶乐薇抬头看了看相公,见相公只是看着她,笑道:“你给他们教训了?”

陶乐薇很不好意思,但还是点点头:“偷用人参,还败坏你的名声,听说你当通判之后,他们甚至想收礼。”

所以她小小地给家里人一点教训。

纪楚没回来就算了。

现在陪她一起去娘家,他们肯定“告状”。

她这会的迟疑,就是让相公有个心理准备,别说她刁蛮才是。

因为现在娘家人对她俯首帖耳,大声说话都不敢的。

纪楚对这个结果倒是不意外。

在外历练多年,连远销平临国的作坊都能开起来,如今的乐薇收拾对她不好的家里人,那还是很简单的。

纪楚自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只好奇娘子是怎么做的。

陶乐薇颇有些顾左右而言他。

好在两人骑马回家的路上,还是说了个干净。

其实并不复杂,不过是捏住人参的去留,再加上小弟平日吃酒的错漏。

说她官娘子架子大,那就真的拿出架子出来。

毕竟从曲夏州回来,她身边也是有帮手的。

几次下来,真让陶家人长了记性,看到她就怕。

所以通判娘子回娘家这件事,非但没让陶家觉得高兴,反而颇有些惧怕。

纪楚却是笑眯眯的,给足乐薇面子。

可只要提到想去衙门寻个差事,再提到家里银钱不够云云,基本被挡了回去。

等他摆出官威,连吓带哄地说了下狱流放的后果,这家人也算彻底老实。

只是陶乐薇的娘连连叹气,让乐薇十分难受。

纪楚看了看道:“以后我们在县城的药铺定下参汤,让他们每个月熬好送过来。”

人参不经他家人的手就行了。

不止如此,陶乐薇又安排了县里直接做好母亲的衣服送来,布料等物也不经其他人的手。

这俩人经历的事情多,不到一日工夫,陶老娘的日子就好过很多,有女儿做她的底气,以后日子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