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3/5页)

在场的这些商户们,最近一段时间提心吊胆的。

生怕各地官员按着他们签低价契约。

再加上纪大人的名声,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

真正接触了才知道,纪大人绝对不是坑害百姓的官员。

他对这些商贾们也是很好的。

当然了,前提是别想坑骗他们。

刘老三也是白手起家,当时日子过得快不行了,去做极为辛苦的建材生意,才有了如今的身家。

对于这些优待普通人的官员,他还是很喜欢的。

只坑有钱的!

不坑穷人!

而且修缮边关,也是为了他们陇西的百姓们着想。

毕竟关外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听他爹说,他爹小时候就见识过铁骑的厉害,过来就烧杀抢夺的。

若能把边关建设好,他们才能好好做买卖啊。

刘老三看着纪大人的背影,再看向还在说演示的水泥。

真好啊,看着灰扑扑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刘老三片刻都不敢耽搁,让手底下人去拉修缮城墙用的材料,全都拉到西北边关去!

先拉过去的人!

可以早一点得到水泥的批条!

刘老三已经做好准备,在水泥上大赚一笔。

这么算下来,石料就算亏本也是无所谓的。

他们可都是生意人,会算这笔账。

那钱会长果然精明啊。

他已经让人拉着石料去边关了,估计他就是拿到第一批水泥的人。

到时候能赚多少,不言而喻。

这就是商会会长吗,不愧是他。

估计钱家这次,能把家族扶持起来了。

看钱会长笑得合不拢嘴,就全知道了啊。

钱会长心情好,看到刘老三的时候还道:“怎么样,要我帮你介绍几个大主顾吗?”

钱家近些年的生意是有些不好,可人脉还在。

有这么好的东西,瞬间就能吸引以前的有钱老主顾。

钱会长还知道,刘老三是个机灵的,虽然比自己慢一步,但肯定也能拿到水泥批条。

不如拉他一起,赚一笔大的!

刘老三听此,哪有不答应的。

看着这两位已经在商量怎么赚钱了,其他人哪闲得住。

他们也要给家里写信,立刻运送建材过来!

别问多少钱了,先拉过来再说!

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能在水泥上赚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边关需要的建材谈妥,水泥作坊也正式运营,整个曲夏州更加热闹繁华。

永锦,咸安两地,本就跟这里有贸易往来。

如今各地的建材商也跑到这里,简直让人惊叹一句:“曲夏州到底有什么魅力!”

那么偏远的地方,却能吸引那么多人。

但凡去过的人,都会说一句:“你要是见过那边的工业作坊园,就知道一切了。”

那里是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尤其是中间的数科研究中心,每日都有新的发现。

听说他们正在着手改制,说是数科之间也有很多区别的,要分得更细致一些,更方便研究。

等改制之后,就会有更多新发明了。

说到这个,其他地方的作坊园难免着急。

他们刚刚学着曲夏州,建了个作坊园,人家就要改制,这对吗?

好在这些作坊园里,基本都有数科联盟的成员坐镇,有着这层关系,他们做得是对是错,都能问曲夏州数科的小宋训导。

运气好的话,还能得到纪大人的亲自指点。

其实刚开始仿建的时候,大家还有点心虚,觉得这是纪大人的功绩,他们学着做是不是不大好。

而且前些年政局紊乱,他们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现在朝政恢复正常,肉眼可见皇上又信赖纪大人,大家自然想跟着学。

学之前,肯定要跟纪楚先打招呼。

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纪大人不仅给他们指点,还给他们推荐人才。

甚至说民间有不错的作坊,已经招揽了数科的学者,让他们可以去问问,反正因地制宜。

这个态度非常明白。

那就是,人家纪大人不介意!

你们爱学就学!

他这人是真喜欢数科啊。

民间那些养着数科学者的大商贾也是高兴的,这下可以光明正大做事了。

很多地方,已经做出更适合他们本地的缝纫机。

工艺虽然还差了一截,但追上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还能根据本地布料丝线的情况,做出更适合自己这里的机器。

就连链条车也有人仿制。

把曲夏州之前学政请过去的官学,更是仿照曲夏州,直接开辟了新的数科学院,还请了几位数科联盟的夫子过去任职。

那么多地方跟着建作坊园,肯定会时刻关注他们这边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