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4/5页)

周边地区,以及几个岛上的银矿还在呢。

纪楚只好明说:“其实看看怎么增加马车跟船只的动力,既能快速运货,也能快速运人。”

“到时候,就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

小宋训导若有所思。

纪楚则要继续搞矿。

至少先明白,原化州的矿产都去哪了,为何不给当地的兵器作坊。

搞清楚这些,才能让以后的发展更为顺畅。

纪楚看向关外。

别的东西还太远,那边的矿产已经很近了。

小宋训导这边的情绪是好了。

其他人却一个接一个地过来。

从安丘县的人,再到沾桥县的人。

呼宝成,弓春荣,还有白婆婆家里人,挨个上门,都在问一个问题:“是真的吗?大人真的要走了?”

说着,几个男人抱在一起哭。

白婆婆家里来的,是她小孙女,同样泪眼婆娑的,说她奶奶不想让大人走。

白婆婆年纪渐长,不怎么出村子了,这次要不是孙女亲自过来,她肯定也要来的。

还是那句话。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纪楚用小宋训导的话:“说不定以后马车提速了,我经常能回来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诸位都是我的知己,无论见与不见,咱们都会记住彼此。”

弓春荣眼泪掉得更快了。

他们不过都是普通百姓,纪大人却说他们是他的知己。

明明他是他们的恩人。

最后纪楚无奈道:“我还没走呢,至少等到新知州跟新通判过来接任,还要一段时间。”

别的话都没用,还是这话让大家心里好受点。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过来接任?

纪楚只知道是八月左右,具体什么时候,并不明白。

送走其他人,陶乐薇也回来了。

她生意做得不小,蜂糖行业事情也多,现在要交给手底下信得过的。

还好小宋训导的娘子一直在这,跟宋娘子合作,她也能放心了。

不过乐薇还是有点开心。

到底是回老家,心情自然不同。

而且她知道相公是升官,这肯定是好事。

李师爷跟李娘子同样在处理这些事。

不过他们想到已经正式参军的儿子李纹,难免落泪。

李娘子甚至道:“要不然我们去广宁卫吧,看看他怎么样,如今也是二十一的人了,媳妇还没娶。”

李娘子不知道实情,李师爷却是明白的,这次回原化州,正是处理跟广宁卫相关的事。

他们把广宁卫的兵器作坊料理明白,儿子那边才更安全。

不过他们也想孩子,若有机会,真想过去。

曲夏州虽然不乏新鲜事,但纪楚要走的消息,还是传得沸沸扬扬。

等到接任的通判过来,都听到大家的讨论。

新通判擦擦头上的汗,六月的天气,实在太热了,这会心里也焦急起来:“曲夏州的百姓如此不舍纪大人,我这怎么办啊。”

身边师爷道:“大人,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又不是您把他挤走的,那是当钦差,是升官。”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担忧啊。

新通判姓李,今年四十七,在上个任地时,是有名的两袖清风,同时性子也软。

不过有一点不错,那就是遇到不平之事,绝对敢说。

但也因为这样,得罪不少人,无门无派的,过得也艰难。

等他任期满了,本以为会去个偏远之地,李大人都做好心理准备了。

谁料确实是偏远之地。

但却是曲夏州。

曲夏州能一样吗?

平临国其他的地方对曲夏州的印象只有一点。

有钱!

肯定有钱啊。

粮食产量高,还有那么多的经济作物。

每年的开荒都在平稳增长,多好啊。

再加上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工业作坊园,能去这任职,那都是好去处啊。

他们连着两个知州,任期满了之后,直接回京,甚至还入阁了。

这让曲夏州更有吸引力啊。

李大人没想到天上还会掉馅饼,不过随后也道:“那纪大人呢?他做知州?”

“不是,是你顶替他的位置,他还有别的事要做。”

李大人直接傻眼。

有人要害他!

顶替纪楚的位置,他不想活了?!

疯了吧。

而且他还没什么关系,只能求爷爷告奶奶问情况。

还好有个老友打听到实情:“纪大人要被任命为钦差去原化州当差,估计是皇上等不及了,先特派个差事,然后顺理成章调回京。”

外面现在的口风都这么说的。

皇上想调纪大人去京城,但又觉得升官太快对他不好,故而给他一个家乡的临时差事,好让他过渡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