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漳兴三年, 正月,昌河州。

只听眼前差役书吏们对流放过来的犯人道。

“开荒。”

“听着就是个极辛苦的差事。”

“可这片土地的每一块田地,都是开荒开出来的。”

“所以你们一定能行的。”

曹家众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不止曹家,还有因为矿产案被牵连的各家老小, 全都面带菜色。

不过这会也看不出来。

因为从去年开始, 下狱,流放一两千里地, 让原本锦衣玉食的各位世家子弟,早就瘦得不成人形。

身体稍微弱一点的, 也早就死在路上。

能走过来的犯官家眷,什么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本以为终于走到地方,能让大家松口气,可看着茫茫雪原,所有人心里那口气,差点没提起来。

流放到这里, 实在让人绝望, 让人恨不得立刻去死。

当然, 真让他们去死,那也舍不得。

不然不会走到目的地了。

想死的人, 早就真死了, 绝对不会留到现在。

“已经过了正月十五, 雪怎么还这样厚。”只听一个人开口道。

“这里是昌河州, 你们要习惯此地的气候。”

接收犯人的差役们道:“这里就是你们的住处, 无令不得走远,附近都有看守,想要逃走, 格杀勿论!”

旁边书吏点着人名,开口道:“纪大人心善,允你们一家子住一起,想要住到一块的过来登记。”

“以后这就是你们家了,歇了偷懒的心思,好好种田,好好改造,说不定会有赦免的机会。”

赦免的机会?

眼前的三百多犯人以及犯人家眷抬起头。

真的会有吗。

等会。

纪大人?

曹家等人,听到姓纪的,一阵胆寒啊。

也不知道眼前书吏是不是故意,还笑道:“是啊,纪楚纪大人,这是我们的知州!”

纪楚,纪大人。

这是在开玩笑?!

流放的曹家人没有消息来源,他们压根不知道纪楚来了昌河州当知州啊。

这一批曹家人,既有京城长房的,也有原化州二房的。

去年发生了什么,他们可太清楚。

兜兜转转,又到了他手里。

这是老天要亡他们啊!

倒是有人说句公道话:“纪楚不是个记仇的,只要好好做事,说不定真有赦免的可能。”

说话这人,立刻被同族瞪了。

但不等他们多话,就见那书吏上下打量说话的人,开口道:“看你这模样,读过书?”

“读过。”这人赶紧答道。

他本来都要考秀才了,家族覆灭,自己肯定也跟着完蛋。

可恨他不过是个旁支,也受此牵连。

“那你来同我一起登记。”书吏随口一说,就让帮纪大人说话的人得了好处。

其他人立刻看过来。

他们也识字啊,他们也可以帮忙!

但此事的关键,不是会不会读写,是对纪大人的态度。

只这一件事,就让这些三百多犯人明白道理,绝口不敢说纪大人一个字的不好。

而站出来的曹家曹垚则欣喜若狂。

能帮书吏做事,日子肯定会比其他人好过一些!

在昌河州差役书吏,以及曹垚几个知情识趣之人的协助下,三百多犯人很快安顿好。

极为简陋的房屋,只能凑在一起取暖,柴火肯定是没有的,想要什么,只能依靠自己。

好在这流放路上,都是这般过来的,大家沉默安静地做事。

最后再看看茫茫雪原。

在这里开荒,他们真的能活到被赦免那一天吗?

此刻的州城衙门,纪楚颇有些头疼。

他知道这地方地广人稀,想要种棉就要开荒。

却也没想到,这里的官田,基本处于荒芜的状态。

怪不得年前晁同知会特意提醒。

户司主事尴尬道:“没办法,咱们这人太少了,官田实在没人种。”

纪楚揉揉手腕,关节上的红肿被膏药遮了下去。

从年前到现在,各种文书跟方案处理了不少,忽略了这地方的寒冷。

就连纪楚指关节都有些冻伤。

好在春天马上来了,想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漳兴三年,正月十八。

昌河州寒冷依旧。

开荒都要再推迟一段时日。

纪楚点头道:“那就再等等,让流放过来的犯人先整顿整顿。”

户司主事立刻继续禀告。

这三百人全都派在官田上开荒,等到清明种麦,一个半月的时间,差不多可以开出一千二百亩地。

除了预留出来的二百亩棉花地之外,其他六百亩都种曲夏州来的良种。

可以说,他们这里的官田,都不是为了盈利。

只是为了培育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