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5页)

怪不得以前知州他们看到自己就头疼。

哎,不说了,赶紧去薅岐国梁国两国国王的羊毛好了。

知道水泥作坊进行得还算顺利,纪楚调来祝亚祝耘其中一人,让他们拿出两套方案出来。

“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火墙排烟系统。”

“不用管耗资多少,只要能让房屋暖和,还能适当调节温度即可。”

这是高端火墙方案。

然后是较好的火炕地龙建设,属于中端领域。

这一套不用太费功夫,在昌河州州城已经很完善了。

祝亚祝耘两人都是秀才,其中弟弟祝耘文笔更好,就由他把两套方案都写下来。

祝耘还道:“大人,这是要做什么啊?”

“给咱们州城官吏赚月俸。”

祝耘肯定知道挪动月俸的事,他们兄弟俩,加上纪夫人日日操劳,就是为了减轻大人的压力。

没想到纪大人也在想其他的方法。

这让祝耘反而有些愧疚了:“大人,其实我们兄弟俩这些年也赚到不少银子,可以挪给官府用。”

这怎么合适。

让负责技术的大佬出工出力,营收还是本地衙门的,杨白劳都没他这么能剥削。

可回到家,乐薇也是这个意思,说是她有些私房钱,一个是制糖作坊还有收益,二是帮忙家乡的水泥作坊时候更有分红等等。

这都不行啊!

大家怎么还贴工资上班。

自己贴就算了,家人朋友还是算了吧。

不过纪楚明白,这是身边人怕他压力太大,帮忙解决问题。

纪楚抱着绵绵,还摸了摸追风的头道:“放心吧,就这两套方案,再加上一个施工队,一定能把本州官吏的月钱挣回来。”

苦命知州,在线赚钱啊。

没错,除了方案之外,还要组成施工队。

这种精细活,还是要自己人来。

纪楚让工司主事在百姓当中,征调泥瓦匠,先进行培训。

等到火墙火炕方案出来之后,就能去国外捞金了。

如果说去年户司官吏忙忙碌碌,一刻都不得闲。

今年的工司重任也开始了。

先是水泥作坊,接着是组建火炕施工队,从征调人手,再到组织培训,简直要日行上万步。

征调过来的泥瓦匠本以为是要给衙门修房子,没想到却是教他们学手艺。

在古代传艺不容易的情况下,能多学一门手艺,那自然极好。

再听到是做火炕,就更愿意了啊。

现在整个昌河州,谁家不想做火炕?

想想就知道,这个是饿不死的营生。

祝耘那边则拿出毕生精力写方案,甚至把秀才功底都拿出来了。

务必要把这方案写得天花乱坠,十分吸引人。

在纪知州的大力支持下,祝耘方案很快成型,有方案,有技术人员。

剩下的,便是推销了。

不过推销这种事,自己上赶着过去,难免会被看轻。

纪楚道:“还是请君入瓮最为合适。”

李师爷想笑不敢笑。

为了给本地建水泥作坊,为了守住官吏们的月俸。

那岐国梁国两地国王能被纪大人亲自算计,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还是挺幸运的吧?

毕竟是纪大人亲自出手,做出来的东西,必然会让他们喜欢上,这么说,他们还赚了。

很快,纪楚的请君入瓮便开始实施。

关于昌河州有冬日取暖办法的消息一出,自然引起岐国梁国的注意。

寒冷,作为昌河州的弊病,另外两个地方自然会更严重。

其实岐国梁国两国的国王,也不是头一回听说了。

作为近邻的两个小国,对平临国的关注,绝对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去年冬天之前,他们就听说,昌河州衙门在做火炕。

当时还说,自家都有火墙,他们那才建火炕,肯定不如他们,所以没有再问。

但是那边火炕具体消息传来,让他们既羡慕又酸溜溜的。

“那炭火的烟雾竟然不会倒灌。”

“还用水泥做的,不容易坍塌?设计的好?”

可惜火炕只在昌河州官吏之间流传,普通人还接触不到,所以他们两国国王也接触不到。

平日偷偷弄点东西就算了。

真要惊动昌河州衙门,肯定不好看。

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国王又听到新的消息。

“说是他们成立了火炕的施工队,可以承接很多工程,不仅有火炕,还有火墙。”下面人赶紧来报,“说是那施工队会设计,还包施工,甚至还能自带材料水泥。”

“只要雇主出钱即可!”

还能这样?!

那岂不是连水泥都不用愁了。

只要给出金银即可?

这对两国国王,乃至本地贵族而言,都是天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