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5页)

“我们也是渔猎为生的,昌河州能容下我们吗。”

“那工匠都说可以。”

“所以我们才过来的。”

邓将军,李纹,纪振,都有些无奈。

本来以为岐国国王诬陷祝亚他们!

没想到根本没诬陷!

是真的!

他们真的让梁国百姓来投奔昌河州了。

昌河州确实需要人口,也不能这么挖墙脚吧?

可是听了他们的经历,又听了那梁国一个小国国王,如何修的奢靡殿宇,邓将军他们稍稍叹气。

这事他们听说过,却没想到如此严重。

“你们,你们还收留我们吗?”

邓将军只好跟传话的士兵无奈道:“收留吧,来都来了。”

人是留下了,但他还要跟纪楚说一声,才能往关内放。

等纪楚那边很快回了消息,邓融无奈。

纪楚啊纪楚。

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呢!

主要是纪楚也没想到,梁国百姓会来的这么快。

最关键的是,没想到祝亚他们在岐国暴露的更快!

要是放在往常,这些零零散散的百姓来就来了,边关不会多问,他们直接留下即可。

可现在,岐国国王的声讨信件,跟梁国百姓跑到广宁卫,正好撞一起了。

让人想否认都很难。

有些事不明说就罢了。

摆在台面上讲,那事情就有些严重。

往小了说,是挖人家墙角,抢人家百姓。

往大了说,则是破坏两国关系,倘若让其他国家的人知道了,必然会引起恐慌。

“住”在大国旁边本来就不易,稍有些风吹草动,就会提心吊胆。

现在人家都挖你家百姓了,要是还能坐得住,那还得了?

好在老祖宗还有四个字留给他们。

纪楚思前想后,写到:“吊民伐罪。”

这话出自孟子,意思是慰问受苦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大白话一下便是。

是你们国家统治者对百姓不好!

我们是帮百姓们讨伐你们的!

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民大悦。

看到没,讨伐你们,诛你们的罪,如同及时雨一样,百姓会非常高兴的。

邓将军看完前因后果,还真被纪楚说服了?

那自然没有。

不过他认同纪楚跟祝亚的观点。

梁国岐国的国王若真的如此苛待百姓,视百姓如牲畜家奴,是该被讨伐。

这些就算了。

邓将军不太高兴的是。

岐国国王扣了祝亚等匠人,还要跟他们谈条件。

这点实在不妥。

邓将军本想跟纪大人把这事解决,尽快把自己人接回来。

谁料纪楚却道:“此事要上报朝廷。”

这种事肯定是要报给皇帝的。

毕竟扣押了自家工匠。

而且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邓将军这种堪称温和的主和派,都觉得岐国扣下他们匠人,实在欺人太甚。

要是把消息送到京城,那边必然也会生气。

两人商议过后,分别写了文书五百里加急送回京城。

不过还扣留在岐国的工匠,同样需要他们去看看情况,确保大家的安危。

“让李纹纪振去吧,他们跟祝亚很熟悉。”

得到命令的李纹纪振立刻出发,去往隔壁岐国。

可此时的岐国却是极为紧张。

明明他们是扣人的那一方,比之纪楚的气定神闲,颇有些手足无措之感。

岐国国王等人,也就是从平临国逃过来的这些人,日日都在因为这件事争论不休。

“咱们真的要跟平临国谈条件?”

“这不合适吧?”

“以他们那边的脾气,只怕不会忍。”

“他们肯定在乎这些工匠,我们这么扣着,万一惹怒他们怎么办。”

“再去些吃食美酒美人,好平息这些人的焦躁。”

实际上的祝亚等人完全不着急。

他们明显看出来岐国国王等人的色厉内荏。

只是他们闹不明白,本地百姓如何如此崇拜国王?

至于送来的美食美酒美人,他们也只留下前者,后面的原封不动再退回去。

就在岐国等人焦躁不安时,广宁卫才有人姗姗来迟。

过来送信交涉的,正是李纹纪振。

李纹身后背着火铳,看着就吓人,过来之后直接道:“为何要扣我们平临国的匠人?”

那岐国侍卫知道火铳的厉害,赶紧后退:“是你们的人先惹事,想要诱骗我家百姓离开!”

“这些话就不必说了。”李纹直接道,“现在就把人放了,便相安无事。”

谁料对方竟然还不想放人,显然是国王的命令:“不行!他们还要给国王王后修建火墙宫殿!还不能走!”

正说着,那侍卫脸上也浮现不一样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