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5页)

只是一夜之间,那些平临国的人都去哪了?

“应该到我家设计火炕了,怎么还没来。”

“我家的倒是设计出来,可还没施工。”

“施工要等国王拨钱。”

“什么时候给钱呢,我家的功德分已经扣了啊。”

普通百姓这样讨论就算了。

国王身边的侍卫们,同样在说这件事。

至于王宫里的臣子,则面面相觑。

这里面,一小半做事的官吏,都是跟着国王逃到岐国的。

剩下大半则是本地人,这些人自然是读过书,更知道所谓的国教到底是什么。

在他们看来,确实是愚弄百姓,可这地方封闭,只要没人戳破这个谎言,便能一直统治下去。

谁能想到,平临国那般爱管闲事,还闹出这种麻烦。

只能慢慢安抚了。

与其说安抚,不如说继续洗脑。

要把大家躁动的心压下去。

别想什么火炕,更别想什么功德分这辈子就可以用。

平临国那些人说的话,不一定是真的。

还是修来世比较划算,你们要把自己的功德分保留下来,这样才能为来世修福报。

对于岐国百姓来说,眼神瞬间暗淡下来。

但信徒们,似乎只有听命的份。

最先不满的,却是极为虔诚的那部分人。

为何?

因为他们的功德分已经被扣了!

设计火炕之前还有专门的仪式,用来计算所需的积分。

所以他们的分早就扣了!

等于说他们预付了功德分,但工程烂尾了!

这谁能高兴啊。

而且他们极为相信这一套说辞,总觉得自己的分少了,下辈子就要完蛋了。

这些人还需要国王花费力气安抚。

放在之前,赐一些提神的香料即可,现在香料紧缺,只能言语上安抚,实在显得有些苍白。

当然,禁止买卖的,不止这些香料,甚至大部分物资全都不许买卖。

所以他们并未意识到香料之事已经暴露。

岐国国王越想越气,却毫无办法。

“慢慢来吧,总会老实的。”

实在不行,就全都杀了。

岐国国王眼神越发冰冷。

已经返回广宁卫的祝亚等人,早就好好睡一觉,然后把见闻全都说了一遍。

祝亚最后道:“岐国百姓,比梁国人还要惨上百倍。”

他们不管真信,还是假信,都必须无偿为岐国国王付出,否则就会被所有人责难,成为岐国最底层,任谁都会欺辱他们。

这种情况下,只得全民都当信徒。

纪楚听着,微微叹气。

极端蟹脚是这样的,完全泯灭人性,成为牟利工具。

“大人,咱们不能看着不管吧。”祝亚忍不住道。

他跟着纪大人多年,去过许多地方。

倘若这是平临国的地方,根本不用多说,他们肯定会出手整治。

但那是关外小国,这么说,会不会让大人为难。

“还有,我们暴露之后,梁国没有找您麻烦吧。”

这是祝亚他们最担心的事。

纪楚笑:“放心,梁国不仅不敢找麻烦,已经开始自查了。”

现在的梁国,自上而下开始改政,对于农具铁器的使用开始放宽。

若不这样做,梁国百姓都要跑光了。

从祝亚他们离开梁国之后,这些百姓陆陆续续出逃。

刚开始还背着人。

但自从第一批梁国百姓在昌河州安家后,再把消息送回家乡,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明明昌河州距离梁国并不远,但情况却是天壤之别。

第一批过来安家的百姓,刚开始战战兢兢的,正好碰到广宁卫的士兵。

得知来历后,便把他们交给州城书吏们处置,就在距离州城不远的县里,帮他们安了家。

那地方人口并不算多,所以有什么热闹都喜欢过来围观。

看到梁国百姓的情况,本地人忍不住骂道:“那梁国国王那样狠?那么多土地不让你们种地?”

“收如此高的税,是不是要上天啊。”

“太可怜了,放心吧,咱们这就缺人,人多热闹啊。”

在本地人的热心帮助下,不少梁国百姓放下戒心,开始新的生活。

看着本地人种了麦子之后,开始种棉花,而且彼此交流种棉花的心得,甚至跟他们讲:“今年有些晚了,而且棉籽不够多,等到明年,你们应该也能种上棉花。”

当真?

只这一句话,就让这些梁国百姓心动。

棉花是什么东西,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放在梁国,只有国王跟贵族才能拥有。

平临国这边,很多吗?

棉花的事还没消化完,就听说给梁国国王建火炕的工匠们回了广宁卫。

又听说,等这些工匠们歇息半个月后,奉知州的命,去给昌河州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修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