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4/5页)
不过滇州府山高路远,而且本地不算富裕,一般这种事,都不会找他们。
白大人作为滇州府乡党党魁,多因去年前年拨款修路,总会帮忙回回血。
户部尚书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正想追问数字,就看到纪楚到了。
户部尚书冷哼一声。
以前都说什么,纪大人最能挣钱,怎么不看看他也最能花钱啊。
现在他一来,肯定会问另一件事。
说来说去。
纪楚跟薛明成肯定要问一个问题。
“不知这次赈灾,朝廷会拿出多少银子,赈济灾民。”
看看看。
就知道他要问这件事。
纪楚懒得藏着掖着。
大家过来,不就是为来讨论赈灾吗。
薛明成挑眉。
几年没见,纪楚还是这般性格啊。
户部尚书直接对着纪楚道:“纪大人,你张张嘴就是赈灾,钱从哪里来,粮又从哪里来?”
今年各地情况都不好过,如果再不下雨,今年是真的要颗粒无收。
而且今年如此,也不知道明年会如何,如果明年又有突发情况怎么办。
让他拿出大笔银子赈灾,那是肯定不行的。
这不是针对纪楚,而是天灾面前,谁也不知道未来如何,他要为整个平临国财政负责。
一时间,勤政殿众说纷纭。
最后定下第一笔赈灾款,也就是三百万两银子。
若是普通灾情,三百万两已经够了。
可这次受灾范围太广,而且旱情需要的银钱,一向比其他灾情要多。
没水这种事,是最麻烦的。
说再多,户部尚书也是不肯再出一分,再加上滇州府的二十万两,一共三百二十万,算是敲定了的。
薛明成自然不满。
按照他手底下人预估,至少要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现在统计出来受灾地方,一共十二个州府,还都是人口众多的地方,约有七八百万之众。”
“这么多人口,就那么一点银子,够谁分的?”
薛明成继续道:“用这银子买粮,修水利,还要防治疫病,哪里够用?”
“按照之前灾情来看,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一个灾民至少需要一两五钱,才能渡过今年的难关。”
“以此看来,此次赈灾,至少需要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不可能!”户部尚书直接跳出来,“多少?你说多少?!”
户部说只能拿出三百二十万。
薛明成却道,要拿一千两百万。
中间差距之大,就连皇上都觉得吃惊。
可细细算来,薛明成说的也是实情。
按照过往的经验,一千二百万的两白银,正在合适的范围内。
“薛大人,张口就要平临国一年一半的财政。”
“那把各部的银子,都给你们赈灾用,好不好?”
“其他各部各司,日子都不用过了。”
户部尚书简直舌战群儒。
从白大人,再到薛明成,还有纪楚,一个都不放过。
他要是有钱,他也想给啊。
问题是没有钱。
说句不好听的,今年旱情,把财政掏空了。
明年修河堤怎么办?
任凭河堤塌了吗,又要死多少人,你没算过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纪楚摸摸鼻子,同样被骂了回来。
可他跟薛明成算的账目差不多。
想要安抚百姓,并且帮百姓恢复生产,以及提前预防疫病。
确实需要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
吵到最后,皇上开口道:“百姓受灾,朕也于心不忍,今日就开了私库,再补上五十万。”
说完之后,皇上竟觉得心虚。
毕竟跟缺口相比,他这五十万实在不多啊。
国库加滇州府加皇上,一共三百七十万了。
距离纪楚跟薛明成想要的目标,还差八九百万。
也有同僚打圆场:“这是头一笔拨款,等你们去灾区看了情况,再来禀告,到时候朝廷再筹钱。”
此话听着合理,可他们两个在这,赈灾款就很难要。
如果直接离开,以后更别提了。
纪楚跟薛明成也是职场“老油条”,怎么可能答应,一直到户部尚书硬生生挤出三十万,凑了个四百万整。
皇上听着也觉得头疼。
但国库没钱,却是谁也没办法的。
等到其他官员散去,只留纪楚,薛明成,以及皇上的时候,气氛放松下来。
皇上起身道:“十二个州府,近八百万人,只有四百万两银子赈灾,确实不够用。”
甚至还要考虑到赈灾中间的漂没,就是损耗跟贪污。
涉及地方广,人口多,这种事不可避免。
他们三个人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补足银钱。
国库是真的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