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眼底的笑意温和而清晰……(第3/4页)
-
九月。
虽然姜沅出国留学的名额因校领导联名推荐而内定,但她还是回了学校参加系里的初试还有学校的笔试,后期会在教育部的组织下,和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人一起进行统考。
华大正厅后面的主楼里,两百多名同学分为几个教室进行考试。
沈安澜已经转到无线电电子系,她也报名参加了。
就连林青颖和王翠花都去凑了下热闹。
这一天,全国各地一共有一万四千多人报名参加选拔考试,但最终合格的不足三千人,光是外语就筛了大部分人下来。
而符合条件的都在规定的日期内前往教育部指定地点进行统考。
沈安澜虽然没抱什么期望,但是听到自己落选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林青颖和王翠花心态倒是挺好,重在参与嘛,也算长见识了。
最终统考通过的人分批去语言学院再次培训,国家也对这些即将留学的同志加强思想品德以及政治方面的教育,最后确定首批赴美的名额为五十人,其余人将会视情况安排时间,陆续出发。
这五十人优先从首都、海城以及江北三个地方进行遴选,方便就近集结。
姜沅凭借优异的表现以及成绩,成为这批人里最年轻的一员。
五十人里华大有九人,京大占了十三个名额,而沈昭并不在第一批次内。
在考试前,姜沅的政审经过反复核实,顺利通过。
海城铁路局和虞城海军司令部发出的表扬信反而没派上用场,不过也让上面的人对她留下了印象。
十月份才正式开学,在语言学院学习十天后,姜沅表现出众提前结业。学校告知她暂定赴美留学的时间是来年六月份,但是也可能有变动,一切听从教育部的安排。
谢宥川十月初要回边防团,他的归队申请已经通过,并且新的任命下来了,成功升任团参谋长。
如果没有负伤休养,这份任命书在一年前就会到他的手中。
归队前,谢宥川陪姜沅去看了房子。
她想在首都置办一处房产,经过两人的再三筛选,最终选中了一处位于菜市场口的四合院。
这套四合院共有大小
七间房,面积一百九十八平米,房屋持有人的情况和邱老爷子有些类似,是后期政府归还的房子。
姜沅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家里出过几位烈士,现在老爷子想带着老伴回乡下养老,但其他的亲戚却对这套房产虎视眈眈。
看完房子确定好后,姜沅对谢宥川点头:“不用看其它的了,这套就很好。”
她一开始是打算将房子放在自己名下,但是又顾忌会不会对留学有影响,而且她的户籍在学校集体户口上,取用都要和学校打报告,太繁琐了。
最终还是决定以干妈的名义买下这里。
和干妈商量好后,干妈提前寄来了户籍以及各种需要用到的材料,现在姜沅可以直接拿着去办理过户。
四合院的老夫妻开价一千,姜沅并没有还价,和他们去房管所用赠与的名义办了过户手续,交了契税和印花税,这套房子就落在干妈的名下了。
她提前问过沈家和谢家的长辈以及张老师,这样过户房产是符合当下政策的,不会对她和霍青淮的政审或者其它方面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在拿到房管所工作人员盖了公章的手写房产证时,心里还是十分开心的。
当天,谢宥川就陪她退了大杂院的房子,帮她把东西都搬去四合院空置的房间。
“您可以不用着急回乡下,我暂时还不会住进来。”姜沅怕两位老人急匆匆收拾东西,所以提前说明了。
“好,姑娘你放心,我们不会赖着不走的,我牺牲的儿子他们也都是当兵的,我们老两口不会给他们丢人。”
老奶奶慈眉善目,看向她身边并没有穿军装的男人:“你丈夫也是军人吧,我们能感觉出来,他和别人不同。这样我也放心了,不然我家那些亲戚恐怕还会来闹事。”
有军人在,他们不敢折腾。
“钱的事我们不会主动说出去的,”姜沅并没有反驳老奶奶对她和谢宥川关系的误会,想了一下,说,“对外就说是我们照顾了您和爷爷,所以你们自愿把房产给了我们,您看可以吗。”
她是担心那些亲戚如果知道了老人手里有巨额财产,会动歪心思。
“你是个好姑娘。”老奶奶显然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和蔼地笑了笑,“这个说法好,不过也没关系了。我们老两口没有后代,不用留着钱,住在村里也能自给自足。这些钱我们打算全部捐给国家,我和老伴早就想回老家了,可房子国家不肯收回去啊,国家还惦记着我们这把老骨头,不然我们也不会想着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