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三合村纪事
这是余寻光在豫省乡村呆的第四个星期。除了在第二周时因为网上的风波他腾出一天去跟翁想想参加了一个访谈外, 他一直都在这个叫三合村的地方生活着。
前些天小陈为了拍摄视频来呆过几天,后来工作完成了,他带着素材又走了。
三合村是《金满桐庐村》的拍摄地。由于翁想想早有规划, 村长便在今年2月份就提前通知了村民。他们当时很激动, 可后来没了消息,日子久了,大家又都恢复了平常的生活。
余寻光就是在他们状态最好的时候来的。
他没想瞒大家,弄什么隐瞒身份之类,他就是在村民来凑热闹围观时, 实在地说自己是来体验生活的。
村民们瞬间变得更加热情。
“你是演戏嘞?”
“看着是像那么回事儿。”
“多大的官儿?”
余寻光正视着和他说话的村民, 解释:“不是官,是男主演。”
有个婶娘翘起大拇指, “男主演我晓得,好大滴官儿。”
有人关心:“啥时候拍?”
余寻光耐心回答:“要再过两个月。”
人群中一片纷扰。
“好, 好,男主演都来嘞,不用担心他们说话不算话嘞。”
“那你提前过来,是来学习怎么当我们这儿的人嘞?”
“对。”
这个说法直白,简单,可不是这个道理?
有人问:“你是哪儿人?”
“湘南沙市的。”
“好地方呀!”
有个握着烟袋的大爷说:“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叫啥名。”
“我叫余寻光。”
人群里有个婶娘对着村长的妻子喊话, “于婶,跟你是一家嘞,难不成真是你家亲戚?”
于婶笑得有些腼腆。
烟袋大爷很有主意,“既然是来体验角色嘞,那就不能用本名。你演的角色叫啥名?”
余寻光说:“江瑞安。”
“这个名字好,”他拍板, “我们以后就喊他江瑞安,中不中?”
余寻光还没答应,村民们先答应了。
于是,三合村便住进了一个“江瑞安”。
余寻光一开始是体验,后来就是真的在生活。
一个人在山里待久了,心就会很静,极其的静。
又是新的一天,天刚亮余寻光就醒了。他从炕上下来,穿衣服叠被子,找了搪瓷脸盆去院子里打水洗脸。
村长家是农村里很常见的砖瓦平房,一个院子里有三个屋子,余寻光现在就睡西边那个屋。这间房以前是村长儿子的,他来的时候,村长的妻子于婶特意给他收拾出来了。
他对面的房间是个仓库,堆放着米、麦,还有玉米。
院子里的另一间屋子是厨房,有气灶和土灶。平时有用得上的地方,村长家的土灶就会升起炊烟。
三合村的建设,还没有全面实现现代化。
拍《金满桐庐村》需要建设素材,所以翁想想当时挑选拍摄地,目的性很强的往贫困村里找。说来这是好事,剧拍期间,什么修河,什么规划道路都会来真的。等剧拍完,翁想想的捐款会全部投入到三合村的建设里。
洗了脸,余寻光去厨房,没看见人,只有四方实木桌子上盖着个洗菜篮。他过去一掀开,果然有两个又大又圆的馒头。
现在已经5月底了,东西温着的倒也能吃。余寻光不讲究,拿了其中一个撕开面皮放进嘴里。
不用加什么配菜,因为馒头本身就是甜的。
不是糖,是食材自带的清甜。馒头吃进嘴里,余寻光能感觉到面絮在骚扰他的口腔内壁,让他口齿生津,越嚼越香。
“喵”地一声,家里养的小猫从桌底下出来。它拿头蹭桌腿,看着人,眼神迷离暧昧。
余寻光被萌到,蹲下身,撕了一小块给它。
猫是于婶养的,有些年了,能吃点人吃的东西。
狸花猫闻了闻,舔了舔,然后很嫌弃的晃脑袋抖毛,转身跑了。
猫真奇怪,要了又不吃。
余寻光对上门外老母鸡的视线,问它:“你要不要?”
鸡是听不懂话的,所以余寻光走到门口,对着它“咕咕”了两声。
小猫讨来的粮食最终救济了老母鸡。
余寻光啃第二个馒头的时候,于婶从外面进来。
她挎着个竹篮子,里头还装了些蔬菜,刚才该是去菜地了。她一进门看到余寻光就忍不住笑:“起了?馍还好吃吧?”
“好吃,婶子做的馍比外面买的还香,”余寻光说着过去帮她提篮子,又问,“我叔呢?”
“村头那个老太像是不好嘞,他去县城买点保健品回来,再上门看看。”于婶从篮子里拿出一根半臂长的黄瓜,示意,“放到屋里桌子上就好。”
余寻光点头做事,出来看见于婶把过了水的黄瓜递给他,“刚摘嘞,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