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傲娇大哥郑云开

余寻光他们要在剧情中垒的墙是剧情中后期, 为了收留其他孩子而建造的宿舍。

韩妈妈的大义是从四个孩子开始的,然后这四个孩子变成了四十个,四百个, 乃至更多。

她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 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从剧本来看,《大树下的儿女》的主要镜头无疑投射在女主角韩雅清身上,以郑云开为代表的四个孩子,则是故事的引子,是韩雅清“教有所成”的体现。

而在这种“教育”, 又首先体现在男主角郑云开身上。

郑云开前期是个桀骜不驯、个性十足的孩子, 好在他同时拥有善良的底色,所以在感受到韩雅清纯粹的好之后, 他便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并且愿意听她的话。

他很快就进入了“保镖”的角色。

余寻光觉得, 其实郑云开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他想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想法。

他更成熟,他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见识,他也更加的敏感,聪明。

当韩妈妈带着孩子们去街上修人行道时,何晓强对这种没钱却累的工作心有怨言,是郑云开虎着脸,把他教训了一顿。

“愿意干就拿锄头铲子帮忙, 不愿意干你就回去洗衣服做饭,哪来那么多屁话要说?”

有时候,暴力比讲道理有用。

何晓强敢跟韩雅清撒娇闹情绪,但面对郑云开,他是头都不敢抬。

他很清楚,要是再还嘴, 大哥肯定会提脚踹他。

郑云开打人是真的用劲儿打哇!

事后连焦丽娟都感慨,韩雅清把郑云开留下来的决定无比正确。

她们的苦口婆心和言传身教确实能够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但是青少年向来是一群情绪和思想都不稳定的生物。哪怕是相隔一秒,他们想的和做的都有可能不是同一件事。尤其对于男孩儿们来说,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

韩雅清的“怀柔政策”并不能完全通用,郑云开的“暴力执法”很好的补充了这方面的缺陷。

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后来韩妈妈收留的孩子越来越多,却从来没有闹出过什么大事,正是多亏了在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秩序。

“大哥”的江湖地位不容任何人冒犯。

当然,需要大量群众演员的戏都排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今天剧组需要拍的,是韩妈妈想收养三个新的孩子,郑云开几人闹别扭的剧情。

余寻光如此解释这段剧情,“韩妈妈是郑云开的第二个妈妈,他的亲妈妈因为有了新的小孩、新的家庭而不要他,现在韩妈妈也想要收养新的小孩,他心里难免会恐惧,会不自信,这正是他缺爱的表现。”

甘琼点头,“小红和晓强、国强他们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被点到名的三个年轻演员齐齐偷吸了一口气。

他们现在的脸上确实不太自信。

剧本里的这部分内容没写仔细,他们又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哪怕昨天晚上在房间里排了戏,表演出来的分寸和情绪都不太对。

这种情况范学芹早就想到,她觉得不算什么大事。

“不要慌,戏本来也不在你们身上。”

这一场的主角是韩雅清和郑云开呢。

三个小演员只需要听她指挥,完了等在旁边多学点内容就行。

还没开始,范学芹就期待起余寻光的表演,“小余,情绪到位了吧?”

余寻光比了个手势,一脸的可靠。

“各部门准备——”

余寻光来到厨房,道具组的老师已经把干草和柴火准备好了。

苏亚小尾巴似的跟着他过来,探头探脑,“大哥,你是不是还得起灶烧火?”

“对,不过没事儿,这个我会。”本身就需要火提前烧起来,余寻光把柴火架好后,就拿旁边的火柴点燃了折好的草。

苏亚看他动作麻利,羡慕地问:“也是拍桐庐村的时候学的吗?”

余寻光点头,露出半分笑,“嗯呐。”

苏亚想着叹了口气,“小余哥,我都感觉,桐庐村在你这儿成了什么少林寺的藏经阁了,那儿是不是随处可见的秘籍法宝?”

他刚把《金满桐庐村》一集不落的追完。看之前,苏亚还以为自己不会喜欢看这种农村剧,看之后,那种舒适悠闲、大家一起攒劲儿为乡村谋发展的剧,把他“燃”得热血沸腾。

他看到了这部剧最深处的人文关怀。

举一反三,其制作内核就像《大树下的儿女》这部戏一样!

余寻光对他没说很多,只教了一句,“在表演上不存在什么秘籍,只有观察和生活,明白吗?”

苏亚郑重地点头。

“各部门注意——”

听到副导演提着喇叭在喊,苏亚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余寻光也开始抱着膝盖,对着土灶酝酿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