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相亲(第4/5页)

李恕坤嫌弃又满意地看着他。

余寻光给李恕坤盛汤,仔细听他说话。

“你小潘哥,央戏导演系的研究生,一毕业就去老美那边的电影学院里学了三年,出来后满腔热情闯荡好莱坞……”

潘泽永接过话,“俗称,打杂。”

李恕坤瞟了他一眼,顺着他,“打了5年杂。”

潘泽永给出说明:“对外我们一般宣称为「深造」。”

李恕坤抬头欲打,“你又给我说相声呢?”

潘泽永,土生土长的津市人。

挨完打,继续。

“在老美那儿,他跟过大项目,也跟过独立电影,熟悉一部电影从立项到制作到宣发的所有流程。呵,跟我不一样,这小子是做电影的。”

余寻光望着潘泽永,刚好,他起身往他面前放了一碗白米饭。

“谢谢。”余寻光起身,双手接过。

李恕坤抬头看着这俩年轻人,心有感慨,“小余,你的情况他都知道。至于他嘛,属于……名气不大,本事不小。他回国也有两年了,之前你没遇上,是因为他都在到处忙活。他拍过广告片,拍过公益宣传,也导过舞台节目,积累了一些国内从业经验。总之,我对他的看法:年轻,力壮,想法多,爱折腾,有大把的精力可以拿来琢磨。”

他最后一锤定音,“小余,看得上,你就跟他一块玩;看不上,纯属他没福气,你们以后见了还是和和气气的,多少算个朋友。”

余寻光拿起筷子,他终于明白了,怪不得叶兴瑜说今儿他是来“相亲”的呢。

对李恕坤而言,余寻光和潘泽永都是好苗子,且二人都接受过他的精心培养。他对二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品三观都很了解,他觉得他们能够聊得来。

他有退的打算了,就像交接工作一样,不管是为了以后的电视电影艺术的发展,还是为了一位导演亦或是一位演员的发展,他都想为他们介绍一位优秀的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

他希望有半边同门之缘的二人能够互相扶持,用2>1的力量扛住未来外界的风雨。

也怪不得潘泽永会这么热情,他比余寻光更早得知李恕坤的想法,他先一步主动交出真心。

他不仅信任自己作为导演挑选演员的眼光,他更加信任李恕坤积累了大半辈子的识人智慧。

开始吃饭之后,余寻光的话也慢慢变多。

李恕坤看着他看好的两个孩子都如他所愿的拿出了自己的真诚,隐隐红了眼眶。

吃完饭,李恕坤不让人送,自己打车回去了。

“你们俩聊。”

看着老头子的车开远,余寻光心里道了一声“老顽童”。

潘泽永站在他旁边问:“接下来你有活动没有?”

余寻光反问他:“你有安排?”

潘泽永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听你的。”

余寻光想了想,“不是说相亲嘛,那就去干点该干的。”

他拿出手机,打开了票务软件。

“哟,”看他打开电影购票软件,潘泽永立马赞同,“这活动好。”

余寻光把手机直接递给他,“请导演先挑。”

潘泽永也不拒绝,这属于他的专业领域,多少得发挥一下,“你要看哪个?”

余寻光想了一下刚才看到的,正在上映的五部电影,“没什么感兴趣的题材。”

潘泽永把页面来回一滑,“啧”了一声。

片子太烂,没法发挥。

最终,两人在附近的影院里选择了一部近期重映的,某部经典剧情片。

时间还刚好合适。

就当饭后消食,步行过去。

现在天冷,余寻光穿着棉衣,戴着口罩,很有生活气息的打扮,一点儿也不怕被人认出来。

电影院在某商圈主建筑的6楼。乘坐观光电梯上去后,取票时余寻光一打量,发现整座影院可以说能用“人烟稀少”形容。

连工作人员都寥寥无几。

他今年夏天来这儿参加《密信》路演那会儿,完全不是这样。

潘泽永知道他在看什么,“11月,淡季嘛,就这样。”

取好票,扫码进观影厅的一路,余寻光都没有见到半个其他人。再进入放映厅,果然只有他们两个观众。

二人侧身前往最佳观影区的中心点坐下,既然没有旁人,他们还能保持着小声说话的频率。

从刚才开始,余寻光就一直在脑子里琢磨院线是怎么维持经济、从中盈利的。他忍不住问:“国内的院线其实已经很完善了。是不是基础设备越好,票仓才会越大,也越有可能出现现象级票房?”

“对。”涉及到潘泽永的专业,他毫不藏私的,细致的给余寻光说起院线背后的运作模式。

可能也起了一点显摆实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