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做一个清醒的人(第5/5页)

余寻光直接承认,“我一直认为我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于「身临其境」这个说法,我是这么想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谈兵不可行。有很多事情,亲眼见过到底还是不同的。像这回的酒吧,我在文学作品里都见过啊,但是见过是见过,亲自去是亲自去,感官上天差地别。我有段时间一直在想,为什么有些观众会说,现阶段文艺作品的画面表现缺少常识,是不是主创人员生活经历不够造成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导演,我要拍什么东西,然后我把相关的场地布置交给其他人,然后我在拍摄的途中有了新的点子,有没有可能那种点子是不符合常理的呢?”

主编帮他总结:“所以你觉得什么东西都要亲自去试。”

余寻光点了点头,“对,知道怎么做再去做,比不知道做直接去做要好,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就像那句俗语说的,鞋子合不合脚试了才知道,有些事也要做了之后才有发言权。”

“如果要演杀人犯,或者更极端的坏人,该怎么试呢,你好像没演过这类角色。”

“可以去监狱里采访,从中取得经验,以往很多老师都这么做过。要想把一个角色演绎得深度化,靠自己的理解和人生经历显然是不够的。我觉得……演戏演的就是心理和行为,研究这两点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主编听着,他觉得自己是能够接受余寻光输出的观点的,“所以重点还是取材。”

余寻光说:“对,从生活中取材,这很重要,因为大家都没办法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无中生有。演员的本质还是人,不是神,如果不去主动探求,他没办法知道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东西。”

主编发出自己内心的疑问,“这算不算一种走捷径的方式?”

余寻光告诉他,“我认为这是方法,是探索,是理论化为实践的一种。”

主编的声音很温柔,“如果什么东西都去尝试,粉丝会有些担心,怕你学坏。”

余寻光情不自禁地微笑,“他们很关心我,我也很感谢他们。”

他有着自己的坚持,“但是我觉得,知道什么是坏,然后再避开不做,比一直懵懵懂懂要好。”

主编明白他的意思,“这中间有很大学问。”

余寻光眨了眨眼,“是的,就像现在的部分观众认为某些正派角色比较寡淡,而反派角色充满魅力一样……我能说说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吗?”

主编点头。

“最近倾诉欲比较强,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骂,”余寻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才继续说:“我认为,反派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敢想敢做,而正派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不为。站在我的角度我会觉得,正派角色的「克制」比反派角色的「放纵」更有魅力。因为绝对的正派们不是不知道一些原则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而正是因为他知道,所以才不愿意去做。周围人或许会评价他傻,但其实那种傻才是一种清醒,是需要更强大的毅力和心智才能维持的清醒。”

主编问:“你想做一个正派?”

余寻光这么回答,“我想做一个清醒的人。”

他来到这个世界,他看到,他感受,他找到自己可以坚守的东西,然后从一而终。这种人生难道不是非常美妙的吗?百年之后,他可以高声的对所有人说,他这一生不是没见过所谓的“更好”,正是因为见过了,才知道自己的坚持有多正确,才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难得可贵。